约有 328 项符合 学医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01-220 项 (搜索用时 82 毫秒)

正文:“我是武汉本地人,还是学医的,年轻力壮,理所当然应该站出来。”一开始,孙甘霖被分到消杀组,得知核酸采样人员紧缺后,又主动站到了疫情“最前线”。     孙甘霖每天往返于各大医院、隔离点、养老院、福利院等场所,准确将四类人员的基本信息及症状记录下来。在医护人员取完核酸样本后,她仔细无误地密封编号、记录保存,送到火眼...
正文:家里五代学医,父亲经历过非典防治,一家人叮嘱他做好防护,算作默许。 简单收拾个人物品,下午2点,肖文谦驾车出发了,后备箱里塞满了医用口罩、医用手套和消毒液。他先到山东济南接上志愿者赵宗岩,又开往河南信阳,接上赶到这里会合的王玉新、护士陈蕊蕊。几人星夜兼程,直奔武汉。 他们最大的34岁,最小的26岁。高速路...
正文:高中时,她也一度想学医,不过高考填报志愿时,才知道文科生不能报考临床专业。她同爸妈商量,“那就当一名护士吧!”就这样,陈亚运踏上了护理的道路。 由于工作繁忙,陈亚运已经5年没回贵州老家陪爸妈过年。今年春节是她结婚的大喜日子,趁机回家探望爸妈。大年初二,她还在享受家里的其乐融融,没想到疫情发展态势却越来越严...
正文:作为2003级入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我们选择学医,或多或少都受到了2003年非典期间英勇的白衣前辈的影响。     在五年的大学时光里,我们漫游在浩瀚的医学书海,踏遍了医院的内外专科,在忙碌的学医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己,临床经验也在一份份病历中一点点积累。与此同时,我们共同畅游在学校的湖边,一起参加班会活动,一起...
正文:“我学医,而且还是党员,我要上前线做志愿者!”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馨语从广州回到家乡秭归,得知前线医护力量告急,她正月初一就致电县指挥部主动请缨,参加一线战“疫”工作。 王馨语(右一)和导师、同学在一起。 96年出生的王馨语接到的第一个任务,也是她最难忘的任务——协助疫情防控指挥部筹...
正文:我是我们家第5代学医的,5代人都是作为医生,从小也是看着父母,看着爷爷,那一辈的人,他们在作为一个医生去救死扶伤,所以说有一些埋到骨子里一种医者的精神在里面,四个字:仁心仁术。(总台央视记者叶奂 聂继承 山东台 刘冰冰)
正文:他后悔自己没学医,否则就可以去离病毒最近的地方做志愿者。一边是被医院公告上25岁的年龄限制“拒之门外”,一边是父母觉得“这孩子疯了”,他不想再坐以待毙了。 这是00后出生以来真正面对的第一次重大公共事件,因为对于17年前的非典,他们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而这次,他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成为了这场全民战“疫”的亲...
正文:你家孩子一个半月在重症隔离室没休息过,是不是很后悔让她学医?” 钱先生摇头叹息:“孩子大了,要独立面对这个世界。湖北的医院里,4万多医护人员,每一个医生护士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在顶着。我们不能退。” 何止医护,每一个快递小哥、运货司机,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工地的建设者,量体温的保安、志愿者,炊事员、送餐员,药店...
正文:悬崖上的“骡子”医生 说服儿子学医回乡     高延昌小名“骡子”,正应了自己看病时的执拗:认定的事就不会回头。王府沟村山路曲折,出行靠腿。这些年,高延昌走过的崎岖山路近10万公里,被称为“骡子医生”。     近年,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日益完善,高延昌入户走访的次数更多了。他每月定期上门为高龄老人、行...
正文:。” 有一天,喻银燕的儿子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妈妈,特别兴奋,还写了一篇作文《凡人英雄——我的妈妈》,孩子在作文里写道:“我为我的妈妈骄傲,长大了,我也要学医……” 来源:统战新语
正文:来不及安顿好家人,11名具有学医或从医经历的突击队员,走上了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隔离点,苏昶、王光春等人不仅要承担疑似病例的防控救治任务和密切接触人员的隔离排查,每天要为他们测量体温、测脉氧、指导服药,同时还要收治病人。 2月8日凌晨,一名58岁双肺感染患者呼吸困难,急需抢救。情况危急,王光春在拨...
正文:网友对湖北喊话赚足眼泪:只恨当年没学医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者按: 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保卫中国!无数“一线战士”在与疫情鏖战,无数网友虽无法身临前线施以援手,但也都在以自己所能想到的方式为前方摇旗呐喊。来听听他们对武汉,对湖北,对医护人员,对患病同胞喊出的话,没有...
正文:两人都穿着白大褂、戴着防护口罩,在离老家山东临清市800多公里的大别山医疗中心增援——当年那个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追随着一袭白衣的背影学医从医、进入重症医学科,最终在他乡疫区追上了曾经遥望的身影。 今年26岁的王冰,是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13年前,他在老家一个诊所就诊后,出现青霉素过敏症状。被...
正文:三人都是在非典时期结下的学医之缘,她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都拥有开朗向上、乐于助人的品格。相识近十年,一起在病房里流过汗,一起在重压下流过泪,一起在磨练中共成长,这次她们一起去武汉上“战场”。 姜华: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除夕夜驰援武汉后,姜华每日忙碌在隔离病区,“我们的动作再麻利一点,...
正文:受这段经历的影响,佘沙选择学医,成为一名护士。 佘沙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病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2月23日摄)。 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到达武汉后,佘沙被分配在医疗队的驻点酒店负责院感与后勤工作。与佘沙同批驰援湖北的四川医疗队员大多为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心内重症等科室护士。此前她并没有接触过院感工作,抵达武汉...
正文:一个小兄弟居然把拖货平板车玩的贼溜,我心里暗想他学医之前是不是拿过蓝翔(某技工学校)的文凭。我和队友周勇医生虽然也想尽力跟上90后们青春的步伐,但很快变得沉重的呼吸还是暴露了我们自以为被口罩帽子遮盖的年龄。但长者胜于智啊,我们很快找回了自信。在去一个偏远仓库领取五台血透仪的任务中,我俩运用“跷跷板”技术搭桥铺路,...
正文:有医学生问王辰“如何度过苦闷的学医阶段”时,王辰笑了笑说:“我们当时导师的要求是24小时在医院,一周只有星期日的早上八点钟到晚上八点钟是自由时间,那会儿从病房里出来,一看到阳光都觉得特别灿烂。”而使得王辰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便是热爱,“因为我一门心思在里面,所以确实是不觉其苦”。在2019年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届...
正文:“学医的就应该冲在前线。”第一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2017级研究生许晓函,主动参与到临床一线工作,截至2月1日,她已经连续奋战了30多天。 与许晓函同院的党辉和胡杰,主动召集硕博医学生成立战“疫”志愿队,加入“nCov Relief 支援行动”,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线上为武汉等地未确诊及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提...
正文:“学医的就应该冲在前线。”第一临床医学院急诊医学2017级研究生许晓函,主动参与到临床一线工作,截至2月1日,她已经连续奋战了30多天。 与许晓函同院的党辉和胡杰,主动召集硕博医学生成立战“疫”志愿队,加入“nCov Relief 支援行动”,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线上为武汉等地未确诊及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提...
正文:姚留记14岁学医,扎根农村行医近50载,他的足迹踏遍北街村的角角落落,哪家老人有慢性病,哪家的孩子该打预防针,哪个病人的药吃完了,他都记在心里。五十载安民济世心,换回的是“先进卫生工作者”“优秀乡村医生”“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     “姚大夫真是个尽职的医生,他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谁家有人不舒服,半...
首页 前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