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34 项符合 孟子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81-200 项 (搜索用时 54 毫秒)

正文: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 “分量更重了。”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 “要求更高了。”在全面加强的同时,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专题,进行...
正文:孟子也认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荀子则主张“隆礼”与“重法”并举。董仲舒进而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思想。因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方面,以“三纲五常”为代表的礼治逐步发展完善,道德教化受到人们的重视;另一方面,融合法家学说,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建立了基本的法律制...
正文: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宋代理学家朱熹有句名言:“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曾言:“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清代曾国藩以自省闻名,每天坚持写日记...
正文:孟子讲,“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天下万物没有同样的,它们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这是客观存在。 “市场的效率在哪里?政府可以做的,市场也可以做的,应当让市场来做。”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那政府做什么呢?政府去做市场做不好的事情,比如公共产品的提供,像国防、司法、治安、义务教育、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困难等等。市场可以...
正文:30多年前这篇《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引经据典论述尊老的传统美德,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只要不出城关就骑自行车,而把正定县委仅有的一辆212吉普车配给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没有活动场所,他就把县委和县政府合用的大会议室腾出来,改成老干部娱乐室。 福...
正文:后来孟子进一步阐释“民为贵,君为轻”理念,由此衍生出一系列的政治理念、政治制度。这些理念、思想以及政治制度不是一天形成的,在早期经过上千年的摸索,中间经过春秋战国的混乱,才逐渐探索出一条中华文明融合与发展之路。 统一的观念不是一天或一代人形成的,到了秦始皇时期终于实现了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战乱,消灭...
正文:《孟子》中举例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一个国家的发展要想行稳致远,就要摒弃涸泽而渔式的短视与急功近利,用更长远的眼光来进行规划。中国政府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优沃迪:我第一次到中国是1995年,此后又多次前往中国参加学术研讨或者参...
正文:从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到《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想;从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再到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毕生夙愿……都充分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一体”“以天下为己任”的天下观。它是构建理想世界的一种美好向往与不懈追求,承载着中国传统文...
正文:《尚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后汉马衍在《车铭》中指出:“乘车必护轮,治国必爱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第三卷中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
正文:学者看法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抗疫精神的底蕴作者:赵建永(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研究员)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我们看到担当的忧患意识;在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我们看到担当的胸襟宇量;在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
正文:村庄名字相传来源于《孟子·离娄》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20多年来,五龙河水由“浊”变“清”,这个诗意的小村庄也让人眼前一亮:街道宽阔整洁,别墅小楼鳞次栉比,房前屋后花草环绕,美丽的乡村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濯村由此实现了从“鸡粪村”到“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的蜕变。 ...
正文:同样是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习近平指出:“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提起陶渊明、李白、杜甫,想到的是他们的千古名篇;说到柏拉图、莎士比亚、亚当·斯密,想到的也是他们的《理想国》、《哈姆雷特》、《国富论》。如果不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创作精品上,只想着走捷径、搞速...
正文:从孔子的“当仁不让于师”,到孟子的“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仁不让,勇于担当,一直是中华民族高扬的精神旗帜。这次重大疫情灾难,激发出无数中华儿女蕴藏心底的为国分忧、为民担当的壮志豪情。广大医护人员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在最危...
正文: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
正文:孟子重义,所谓“义”者就是能舍小我、成就大我。中国人的家,是繁衍生息的场所,更是安身立命的港湾;中国人的国,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更是精神的家园、心灵的归宿。 在中国人的眼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奠定国之基石,国护佑万家平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是中国社会的组织特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民族薪...
正文:见《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大意是,忧愁祸患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习近平总书记在《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中这样引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也70年了。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
正文:王阳明常爱说的一句“视民之饥溺犹己之饥溺”语出《孟子·离娄下》,孟子说的王阳明同乡大禹是负责治水的,只要天下有一个人掉水里淹死了,他都觉得是自己推下去的,因为是他在治水时,没在岸边把防护设施建好。 王阳明学习汲取了尧舜、孔孟以来的圣贤思想,但也有创造性转化。比如针对理学家程颐和朱熹将古本《大学》“在亲民”一语...
正文:见《孟子·尽心上》。这句话的大意是,孔子登上家乡的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天下就会一览无余,感觉天下也变小了。这句话用来形容人的境界会随着站位的增高而不断提升,人的格局也会因为视野的开阔而不断拓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弘扬“上海精神”,构建命运共同体》中这样引用: “孔子登东山而小...
正文:见《孟子·告子下》。这句话的大意是,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个人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这样引用: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
正文:孟子认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仁是贤者、君子最根本的品格,“仁者爱人”,并由仁统摄义礼智信,所以“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墨子崇尚古之圣王列德尚贤,更为推崇“义”,“至于所谓贤,则以义为标准”。修身养德、仁民爱物、克己律己、反躬内省、自我提升,由内圣走向外王...
首页 前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