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22 项符合 孙家栋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81 毫秒)

正文:孙家栋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一场春雨刚刚停歇。 清晨,秘书李钢接上孙家栋往机场赶,准备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车刚出机关大门,李钢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孙家栋夫人魏素萍打来的:“快掉头回来,忘了带东西了。” 车子重新开回家,魏素萍站在家门口,将手里的塑料袋交给李钢:“昨晚装箱子时,忘了把这双布鞋放里面了。” ...
正文:孙家栋院士特别强调:“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如今,我们已经成功走完探月工程“绕、落、回”中的前两步,第三个目标也即将实现。中国探月工程呈现给世人的最大亮点是“自主创新”。 ...
正文:孙家栋院士特别强调:“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我们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如今,我们已经成功走完探月工程“绕、落、回”中的前两步,第三个目标也即将实现。中国探月工程呈现给世人的最大亮点是“自主创新”。 ...
正文:“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和张富清因行动不便,坐着轮椅上台,习近平总书记弯腰上前,郑重地把勋章戴在他们胸前。 深谋远虑领导中国应对“银发潮”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指示,规划部署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
正文:翻开“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名册,于敏、申纪兰、孙家栋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不仅是中华民族上下求索、顽强奋斗的鲜明印记,也写下了共和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生动注脚。作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事迹早已获得中国人民的认可,...
正文:“天上好用,地上用好”,出自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的这句话,突出了北斗的实用目的。 北斗系统是由国家建造的巨型航天系统,它释放出能力,具体如何去使用则由第三方软件或硬件来实现。作为北斗能力的集中体现,“北斗高精度”正成为一项面向大众、触手可及、随需而用的公共服务,如同水、电、气一样,正源源不断...
正文: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写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孙家栋、王希季等11位老科学家的回信内容充分体现出对老一辈航天人的奉献、担当精神的尊崇。“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并且要做好”从事9年导弹的孙家栋从此“转向”航天事业;“虽然我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工作,但因为感觉到这是国家的需要,我一定要服从组织安排”放弃国外优渥的学...
正文:2007年,北斗卫星的发射场地,已经70多岁的孙家栋院士赶到发射现场,当他听说卫星的一个部位发生了磕碰时,立即钻到卫星下面,打起手电筒细细查看。 目前北斗产品已经进入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于北斗的土地确权、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等得到成功运用,与“一带一...
正文:陈芳允、孙家栋两位“两弹一星”元勋和几十名两院院士领衔出征。 在这项大国重器横空出世的背后,还有无数普通人辛勤付出。每逢重要节点,数以万计的公安民警、警卫人员和通信、电力、气象、交通、医疗等行业员工坚守各自岗位,共同筑起坚固的安全保障;成千上万科研人员的家人,默默扛起照顾家庭的重担,为他们撑起坚强后盾。 ...
正文:孙家栋是“两弹一星”元勋、“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后来又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建设任务,以及北斗三号立项和论证。孙家栋院士还是绕月探测工程技术总负责人。 7月31日,91岁的孙家栋院士坐着轮椅来到人民大会堂。这是一年之后他和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的再次见面。去年9月,孙家栋荣获国家最高...
正文:诚如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所言,“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无尽可能,无限空间,无数个应用场景将走进现实、改变世界。北斗系统作为“新基建的基建,是基础的基础”,能深度融入社会生活,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这正是国之重器的伟力。 新华社图片 北斗,一座里程碑。26载探索,一朝...
正文:“两弹元勋”、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北斗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提出“分步走”战略,先试验后建设,先国内后周边,先区域后全球。 路,终于打开了。北斗工程“三步走”发展蓝图被确定下来:第一步,先建立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3种轨道10余颗卫星发射,...
正文:后来,北斗系统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进一步组织研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决定先建试验系统,然后再建区域系统,最后建成全球系统。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试验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建成北斗三...
正文:在西昌卫星城,孙家栋秉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的信念,指挥设计了风云二号卫星,实现了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应用,推进了探月工程的长足发展。七十余年的国家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多少楷模典范走在时代前列,奋勇争先,为鲜红的党旗增光添彩。 党旗的鲜红,源于人民群众的拥护。在我们各地各级党政机关里,“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大...
正文: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当时的卫星总体设计工作负责人正是孙家栋院士,而他的履历也记录下了北斗系统建设发展的重要时刻。作为北斗系统首任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带领工程全线,相继建成北斗一号、北斗二号系统,完成北斗三号系统立项论证和启动前期工程实施,为中国北斗经天纬地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正文:在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举行的纪念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50周年座谈会上,“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给出了属于他的答案。 孙家栋亲历了那个年代。当时的他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如今50年过去,他依然清晰地记得一组数字:卫星重量173公斤、近地点轨道439公里、远...
正文:“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发射“东方红一号”的时候,入轨的精度是相当高的。 一个人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就在发射当天,全国60多万人在广袤的2000多公里航线沿线上,守护着一根根电杆,确保通信畅通。 “听得到”:在宇宙中唱响东方红 卫星看...
正文:近日,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荣、张福田、陈寿椿、韩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这11位老科学家中有两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分别是91岁的孙家栋和99岁...
正文:2020年4月,航天专家孙家栋度过了91岁生日。这位被称作中国航天“大总师”的老人,亲历了中国航天梦最初的艰辛起步,也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之间的梦想接力:     ——1967年,孙家栋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一年,他年仅38岁;     ——2000年,袁家军担任神舟飞船总指挥,那一年,他刚刚...
正文:“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说。 那时,科研人员咬牙坚持、艰难攻关,攻克了火箭级间连接与分离技术、末级火箭观测裙设计等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难关,并在跟踪测轨技术、信号传送方式、热控制技术等方面超过了其他国家的首颗卫星。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首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