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4 项符合 天基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1-40 项 (搜索用时 88 毫秒)

正文:它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天基观测平台的首颗卫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次实现低地球轨道卫星高精度电磁洁净度控制,弥补了中国天基科学探测领域发展的一大短板。汶川地震10年后,“张衡”卫星让人们对地震监测有了新的期待。     这一年,“松科二井”完井了,入地深度打破亚洲纪录。5月26日完井的“松科二井”是201...
正文:虹云工程首星是中国第一颗低轨宽带通信技术验证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也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 中国航天科工虹云工程总设计师向开恒介绍说,虹云工程首星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虹云工程后续建...
正文: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还了解到,在接下来的5~8年时间里,将由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领衔,协同软件定义卫星技术联盟的成员单位,将目前已经规划的从“天智二号”到“天智十号”共17颗星陆续发射。 截至目前,“天智二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已经启动,预计2019年下半年择机发射。
正文:软件定义卫星的核心就是天基超算平台和星载操作环境,好比计算机的主板与操作系统。天基超算平台是星载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器的动态集成,能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以及丰富的接口形式。星载操作环境主要为各类应用程序提供运行支撑,实现各类软硬件的即插即用和动态配置。此外,软件定义卫星的关键技术还包括软件定义有效载荷和应用程序组件...
正文:虹云工程则旨在构建天基宽带互联网,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的宽带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这两项工程已各自完成商业公司组建,开展了卫星正样产品研制。 腾云工程旨在研发可水平起降并多次重复使用的新一代空天飞行器,实现廉价、安全、便捷的空天往返飞行;目前,该工程已实现组合发动机模态转换国内首次飞行验证。 飞行列车工程旨...
正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是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首个启动的重大项目,该项目是通过“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以地面网络为基础、以空间网络为延伸,拓宽互联网的跨度和范围。该系统可以满足在军事、民生、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求,尤其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可以保障应急通信的畅通。 虽然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
正文:另据记者了解,在空间太阳观测领域,我国下一步也将有所举动:今年7月,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在“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研制“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这是我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 今天,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一位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将运行在地球的太阳同...
正文:专家表示,“太空军”指的是部署在人造卫星之上的军事力量,是太空上的进攻与防卫系统,例如天基的导弹发射与兵力运送。相比起基于陆地、空军的火力和兵力投送,天基的进攻系统可以无障碍直接跨过敌国国境线,在敌国的头顶上进行直线打击。     为什么美国会如此青睐“太空军”?     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野心一向不小。而组建太空...
正文: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我国首颗空间太阳专用观测卫星;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由中欧科学家联合提出和研制,对向阳侧磁层顶、极尖区和地球极光进行全景成像,同时对地磁场和等离子体进行原位测量。在背景型号中,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以“一奇(黑洞)二星(中子星、夸克...
正文:在天基激光武器系统研发上,美俄(苏)也起步很早。1981年,苏联在宇宙系列卫星、飞船和“礼炮”号空间站上,进行了一系列激光武器打靶试验。美国1992年以来,也多次进行天基激光武器试验,并加紧了高能微波武器的研制。 共轨式反卫星 所谓共轨式反卫星,是指将拦截航天器送入目标卫星的轨道平面,逐步紧逼目标卫星,然...
正文:比如:“在过去二十年有很多人努力要把冷原子钟送到空间,但是由中国第一次展示了空间的冷原子钟的实验……这是一项惊人的技术成就”;“该工作是空间冷原子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实验的成功,中国在天基冷原子传感器的研究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等等。
正文:这其中,中科院与欧洲航天局联合支持的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已经立项实施,爱因斯坦探针卫星(EP)、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ASO-S)已经启动立项综合论证。吴季说,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力争使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实现更多的重大突破。 在6月16日,中国率先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
正文:从此,我国民用天基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打破“全进口”现状,做到“核心在手”。 十分特别的是,高分“三哥”身上武装的是主动探测载荷,利用微波进行探测,通过自己发射信号并接收地面反射的回波信号,探测地面物体的细节和特征。换言之,不需要“照相机”就能“拍照”。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高分三号卫星总指挥兼总...
正文:这是中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有效弥补了地面观测的不足。 在大考中涅槃 汶川地震后的十年里,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几次大考。这其中就包括2010年玉树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2014年鲁甸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地震等。 据报道,2008年汶川地震后,次生灾害不断,...
正文:星座建成后,智能手机将直接进入卫星应用领域,支持用户从地面网络切换到卫星网络,用户终端不变、体验不变,同时可提供两极地区空间组网覆盖、全球通信服务保障、天基导航授时服务、航空航海监视和支持智能终端的互联网及物联服务,实现“用沟通连接万物、让全球永不失联”。 与之相应的是航天科工正在发展的虹云工程。虹云工程计划...
正文:研制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等,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引领带动航天尖端技术发展。 王赤告诉记者,空间科学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短板,与美国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方面发展不均衡,空间科学规模小、经费投入低、影响力...
正文:本报北京3月15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获悉,该院旗下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今天揭牌,并正式启动“行云工程”天基物联网卫星组建工作,该工程计划发射80颗行云小卫星,建设我国首个低轨窄带通信卫星星座,打造最终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长、行云公司董事长张镝表...
正文:2012年7月,“天链一号03星”发射成功,“天链”兄弟组成的天基测控网正式组网完毕。如今,到了全面检验的时候。 天宫一号内,王亚平执教的神奇单摆、高速陀螺、魔幻水球等失重条件下的物理现象,通过张晓光手持的摄像机拍摄传输,引人入胜,地球上的学生紧盯着屏幕,有时入了迷就忘了这课堂远在300多公里外。 后来,...
正文:以天基智能命名的“天智一号”是一颗以软件为主的卫星,主要载荷为能耗低、计算能力强的小型云计算平台,来执行空中应用程序,其载荷还包括搭载有经过加固的4部国产智能手机。与传统卫星面向单一任务定制开发、自成封闭体系不同,“天智一号”侧重于提供集成通用软件的平台化解决方案,开发适合不同卫星平台的航天软件,并推出“航天应用...
正文:加快建设完善天基测控系统,拓展陆基测控站点到五大洲,增加海基测控远望船队新成员,各个测控节点全部进行升级换代; 点对点的传输方式变更为扁平化信息传输网络; …… 11月3日0时许,大厅的巨幅显示屏上,传来天宫一号前端摄像机摄录的清晰画面:漆黑的太空冒出了一个亮点。 1公里、400米、100米,亮点...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