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12 项符合 围剿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1-140 项 (搜索用时 52 毫秒)

正文:共产党人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在于敌强我弱的客观事实,而是错误的军事指挥,让红军的战略突围变成了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 但战事紧迫,红军只得调整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便又踏上征途。深层次的思想路线问题,便被无奈搁置了。 然而,两次失败的疑云在毛泽东这里,却挥之不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现...
正文:报上刊登着这样的消息:“陕北军事形势转变 刘子丹徐海东有合股势”“蒋令五省各部队围剿陕北共匪”。当年,从报纸得到信息的中央红军,决定到陕北去。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就指出,“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落脚点,来之不易。红军长征时,陕北是个“红色岛屿”,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
正文:1935年9月,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三次“围剿”。刚成立的红十五军团研究制定了反“围剿”的作战计划。“10月1日,经过6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红十五军团取得了全胜,劳山战役共歼敌3700人,缴获军用物资不计其数。”甘泉县党史办原主任史云楼说。     劳山战役的胜利,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
正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面临重重压力,国民党军队追击‘围剿’仍在继续。”延川县红军东征纪念馆讲解员秦菲介绍说。 此时,日军的侵略已日渐深入,落脚陕北的中央红军积极担起挽救民族危亡的重任,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东征的发展战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向东挺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正文:1935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10多万兵力,分5路对陕甘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9月15日,由鄂豫皖根据地突围的红25军到达延川县永坪镇,红26军、红27军南下永坪与红25军会师,三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总兵力7000余人。红十五军团组建后,经短时间休整,便...
正文: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被迫西征。红二十五军的主力师七十三师,随红四方面军总部一同撤离鄂豫皖苏区,其余的七十四师被编散,七十五师的剩余部队仍然留在鄂豫皖坚持斗争。 红四方面军一走,鄂豫皖区的革命形势变得十分严峻,为了坚持根据地的斗争,鄂豫皖省委决定将留在根据地内的5个红军团统一组织起来,于1932年11...
正文:蒋介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清乡”“清剿”和“围剿”,红二十五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红二十五军几乎没有年龄超过18岁的战斗员,指挥员也都是年轻人。出征时,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副军长徐海东33岁。 一张延安时期保留至今的红军照片引人注目。照片主人公吴伟曾是鄂豫皖苏区红二十五军中的“...
正文:在转角村红二十六军军部旧址,袁武振教授说,当时,由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的陕北红军已先后粉碎了敌人的3次“围剿”。 1934年2月至5月,陕甘宁三省军阀纠集1万余人,对南梁根据地策动了第一次大规模军事“围剿”。刘志丹率领红二十六军主力,在赤军和游击队配合下,转至外线,连战连捷,歼敌3000余人,粉碎敌人...
正文:柳关原名柳家集,是洪湖西岸的一个商业重镇,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发生了多次惨烈的“围剿”与“反围剿”之战。 1930年7月,红二军团组建后,贺龙、周逸群根据柳关扼内荆河之要,同时也是物资的集散地,便将柳关作为战略辎重后方,此后,红二军团和湘鄂西省的许多机关陆续迁入柳关,有红二军团干部训练班、红军被服...
正文:美国打贸易战的本质是要阻止中国的发展,美国对华为公司发起的一轮又一轮的“围剿”,证实了这一点。要是美国的企业由于贸易战全面开打而退出中国市场,那么这些企业应该知道,他们将退出全球财富500强的名单。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如果真的执行美国政府的指示,向华为等中国公司断供的话,我想这些美国高科技公司很快就会走向大规模的裁员...
正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开始长征。出发前,党内元老何叔衡问董必武:“你是愿意随军,还是留在根据地?”董必武回答:“我愿意从军去。”何叔衡又问:“红军走得飞快,你受得了吗?”董必武说:“我在中央苏区已经经历过的,一天跑60里没问题。” 当年年底,中央纵队成立了一个干部休养连,这支特别的队...
正文:然而,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国民党重兵多次“围剿”桃花山苏区。在“血洗东山,见树砍三刀”的叫嚣下,国民党清乡队、还乡团疯狂屠杀老区人民,并销毁一切革命物证和痕迹。智慧的石首苏区人民用泥灰将红军树上的标语抹平,再用刀雕刻出树皮的裂纹,使敌人真假难辨,这才拯救了红军树。至今树上的雕痕犹在。 如今,站在这几棵红军树下...
正文:柳关原名柳家集,是洪湖西岸的一个商业重镇,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后方,发生了多次惨烈的“围剿”与“反围剿”之战。     在一条田间小路旁,有一座用土窑青砖砌成、高约3米的六角形砖亭,被葱郁的灌木和树木包围。这是被当地人称为“摆骨亭”的红军烈士墓。     “这只是柳关红军无名烈士墓地之一。”监利县湘鄂西苏区...
正文:原石首市党史办主任蔡国松说,1930年前后,国民党重兵多次“围剿”桃花山苏区。在“血洗东山,见树砍三刀”的叫嚣下,国民党清乡队、还乡团杀害老区人民,并销毁一切革命物证和痕迹。当地老百姓没有退缩,为救“红军树”,他们用泥灰将“红军树”上的标语抹平,再用刀雕刻出树皮的裂纹,迷惑敌人,留住了“红军树”,也留住了顽强不屈...
正文:1932年10月,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不久,留在当地的红军组建红二十五军,军部机关设在七里坪镇许葛楼村闵氏祠堂内。     “国民党军派重兵对留在苏区的红军进行残酷‘清剿’。面对数量、装备均占绝对优势的敌人,红二十五军留在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安县档案馆馆长辛向阳说,1...
正文:央广网的记者陈锐海第一次来到遵义参观遵义会议:“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以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加上是实地走访调研,我对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生活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遵义会议一角 遵义会议让这座城市彪炳史册,留下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不断激...
正文:史料记载,因为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红二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受到重大损失,缩编为红三军,被迫退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之后在湘鄂渝交界的巫山、黔江等地转移,一直到1934年6月进入酉阳南腰界,红三军才得到休整。在南腰界,军队再次有了正常的党的领导,经过重新恢复登记党团员,从3个半党员恢复到493个党员。党的...
正文: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兵力,向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为保存实力,中共鄂豫皖分局和红四方面军主力共两万余人撤离,经鄂北、豫西于11月到达陕南地区。之后,红四方面军总部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入川,创建了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年底,川陕革命根据地已新建城口10个县级苏维埃政...
正文:同年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湘鄂川黔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形势异常严峻。为争取主动,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奉红军总部朱德总司令“北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电令,从盘县、宣威地区出发,开始了以抢渡金沙江为目标的战略转移。 “这一转移,揭开了第二阶段长征的序幕。”和钢说,军团一路急进,冲破重重敌障,占...
正文:而3年前,因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红二军团从两万多人锐减到几千人,缩编为红三军,被迫失去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到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缩编后的红七师、九师入驻重庆酉阳县南腰界时,人数仅剩3000余人。 游击区和革命根据地亟待建立。据酉阳县红色景区管委会主任白明跃介绍,红军到南腰界后,随即发动群众,展...
首页 前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