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457 项符合 和合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202 毫秒)

正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深化全球安全治理的新探索,也是破解“逆全球化”、开启深度全球化的价值选择,其主旋律必然是“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和合共生”“和平共建”“和谐共享”,为全球安全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方案。 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当今世界...
正文:作为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共生理念也是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思想的基本理念,为人类文明的多元繁荣提供了新路径。这一理念源自于传统中国一直以来提倡的“和”文化,这个“和”既有和睦与和谐之意,也有和而不同的含义。文明之间应该像兄弟一样联手应对共同的困难。和合才能共生。和合使得每个国家都有了生存的空间,共存继而为共生...
正文:和合共生,命运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彰显引领人类前行的思想之光。凝聚共识,重建互信,提振合作,中国愿与各国共同携手,为国际抗疫合作、世界经济复苏、应对全球挑战、完善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 团结“战疫”,照亮至暗时刻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
正文: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必将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4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温习主席的主旨演讲,深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前瞻性和现实紧迫性。世界各国应该肩负起历史使命,以“和合共生”“和而不同”的文明观念,用“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博大胸怀,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央视...
正文: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和合共生”“和而不同”,推崇不同国家、民族“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成为深深融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 然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催生国际秩序深刻演变,国际格局出现重大变化。一些人目光短浅、抱残守缺,鼓吹“文明冲突论”“种族优越论”“一国优先论”等,试图制造更多偏见、隔阂与仇恨。...
正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谋大同的精神标识,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敬畏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高扬人的尊严,这种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承如月映万川般体现在各种中国方案之中。并且,中...
正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谋大同的精神标识,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敬畏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高扬人的尊严,这种中华文化的价值传承如月映万川般体现在各种中国方案之中。并且,中...
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合”是产生万物的基础,“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天地之合和,阴阳之陶化万物。”“和合”精神始终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在政治文化领域,“和合”表现为人们处理公共矛盾和问题时要和平理性地沟通、讨论,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以达到合作、共赢的目标。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正文:而中国文化的内敛与中庸性格,产生的是一种和合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对权威的服从,这种文化更容易形成有效率的决策体制。明白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理解中国当代制度对效率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实现了...
正文: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和合、天下为公、“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思想,赋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厚的文化基因。这一理念,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高度上弘扬光大,是对人类文明智慧的创新性发展。     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
正文:疫情来了,世界变了,经济“窒息”,民生窘迫,人们异常渴望和合之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切中肯綮。“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中国加大开放力度,服贸会、广交会、进博会如期举行;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新年钟声敲响前夕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肯尼亚广播公司网站刊文指出,中国光明的经济前景为...
正文:聚同化异、和合共生的大国智慧:“要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2020年12月9日晚,新华社以千余字的长篇幅播发了习近平主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的新闻稿。这是疫情发生以来中法两国元首第五次通话。 两位领导人就下阶段双多边合作进行了讨论,并达成8项重要共识。这场成果丰富的“电话外交”再次印证...
正文: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天然空调,是黄河、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南北分界线,是生物基因库,也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 鉴于秦岭违建的大教训,总书记严肃指出: 从今往后,在陕西为官,首先要了解这段历史、这个教训,警钟长鸣,明白自己的职责,...
正文: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敬业乐群、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都是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表征,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应当从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内容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从...
正文:“横贯中原,和合南北,融通古今”——淮河流域坐拥全国11%的耕地面积,承载着全国13.6%的人口,全国5个粮食净调出省中,两个就位于淮河流域。淮河安危,关系沿淮地区经济与民生改善,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淮河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历史上,黄河多次...
正文:这就需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民族的智慧生生不息。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做好“创新”文章。“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既是文化发展的活力源泉,创新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根基。近年来,陕西就在创新上下功夫,华阴老...
正文:尚和合,求大同,蕴含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进程中,既彰显了其独特的时代价值,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光明日报》( 2020年11月27日 01版)
正文:百川会海,和合共生,人类社会才能战胜前所未见的疫魔,推动历史的车轮前行。 中国主张:勠力战疫 共创未来 人类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月”期间鲜明提出中国主张,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团结合作...
正文:淮河地处中原腹地,和合南北,融通古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淮河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历史上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频发,沿淮人民饱受灾害之苦,治淮始终是安民兴邦的大事。     1950年7月,一场场暴雨肆虐淮河流域,1300多万人受灾,4300余万亩土地...
正文: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2018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在山东青岛举行。在欢迎各国贵宾的宴会上,习近平主席以儒家思想阐明中国理念与“上海精神”的内在关联。     青岛峰会对上合组织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意义。在习主席主持下,各国领导人全面规划了上合组织未来的方向和路径,...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