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039 项符合 合作社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61-180 项 (搜索用时 60 毫秒)

正文:在山区长大的土家族妹子向辉是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的获得者,她从事一个新职业——农业经理人,她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农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0年春节,向辉回乡探亲,在县城逛超市时了解到,超市销售的水果都是从外地进购的。“如果在村里发展水果种植,前景肯定不错。”向辉打定主意。于...
正文:农民专业合作社222.2万户,增长0.9%。 回头看,疫情如同对各类市场主体的一次压力测试。难得的是,不论是拥有大量员工的规模型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没有躺着靠政府纾困,而是坚持不停产、少裁员、千方百计自救。做服装面料的企业,开始生产口罩和防护服;知名品牌家电大厂,企业老板亲自出来直播带货;做高端餐饮的酒楼...
正文:“今年合作社一共种了200亩土豆,一亩能收上来6公斤地膜,每公斤收购价1.5元,今年靠收地膜就挣了1800元。”看着拖拉机斗子里满满当当的残膜,郭祥咧着嘴笑了。 郭祥是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金和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从小和土地打交道的他深知地膜的重要性,“地膜是块宝,保温又保湿。高原地区天气干冷,农作物的健...
正文:在张向阳的帮助下,张小权成立了“云顶之巅生态农业合作社”,精心挑选出悬崖边的400平方米土地改成草地,专供游客观光、露营。“8月份最火的时候,一晚上20顶帐篷都不够租!”张小权兴奋地说。 这里的草木山石,都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 “乒乒乓乓”,村民彭世荣家的阁楼上,传出装修声。原有的房间不够住,老彭...
正文:提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站在历史新的交汇点上,农业要进一步由增产向提质转化,通过挖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对接市场需求,主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增强农业发展的识别度;积极引导特色优质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并通过结合电商等新...
正文: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提高职业技能     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乃龙乡,“外出打工”已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优选项。2019年,乃龙乡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年收入高达500万元,注册工人超500人。     乃龙乡海拔4300多米,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不发达,乡民只能以务农为生,但仅靠贫瘠的土地又难以致富。   ...
正文:她的爱珍豆腐皮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传授技术,免抵押、免担保、免利息提供资金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豆腐皮产业帮扶。 精准扶贫户李建生说:“前期的时候,我启动资金不够,到合作社的互助平台借了4万元。技术方面,也得到了培训。” 2019年,爱珍合作社构建的“合作社 农户 基地营销”体系,使得合作社销售额超过3700...
正文:郭海燕是伏义河村的种枣大户,几年前,他流转了村里三千亩枣园,挑头办起了专业合作社。郭海燕今年最大的愿望是建一个小酒厂,搞大枣深加工,这个想法得到村主任郭桂玲的大力支持。这一天,郭桂玲带着郭海燕来到镇上找辛书记,汇报村里办酒厂的事情。 辛书记:咱们县上出台了一个政策,红枣龙头企业按一块钱的保底收购,群众收入现在...
正文:成立劳务输出合作社,提高职业技能 在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乃龙乡,“外出打工”已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优选项。2019年,乃龙乡劳务输出专业合作社年收入高达500万元,注册工人超500人。 乃龙乡海拔4300多米,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不发达,乡民只能以务农为生,但仅靠贫瘠的土地又难以致富。 扎西顿...
正文:建立基地后,当地多个村建成75个湖羊“幸福农场”,明确农户、村集体、合作社按6∶2∶2的比例分红,调动了乡镇、村集体和农户的积极性。目前已有60个村参与。“村里已经有400头羊,大伙儿的积极性都很高。”广安区消河乡消河村党支部书记周明海说。 不久前,湖羊养殖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广安举行。根据协议,广安市和广...
正文:2017年6月,南航投资近65万元,与文岗村村委会合作建成第一个扶贫产业——60亩火龙果种植扶贫基地,采用“南航+村委会+合作社+社会能人+贫困户”模式,当年即帮助村集体增收1.57万元,贫困户增收3.6万元。 随后的几年里,扶贫工作队还引入600亩鹰嘴桃种植基地,建设了一个合作社,打造了一个扶贫商城。现在,文岗...
正文:他入股了26亩山地,流转给合作社统一管理,除每年获得的租金外,他与妻子还定期到项目基地参与建设,每天每人有100元的收入,“像我这样生活得到改变的人,四邻八乡数也数不清!”他说。     在杨村记者看到,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昔日村民口中的“烂山烂地”已变身为景色优美的科普教育区、水保文化区、生态农业区、生态河道区...
正文:2010年,她看准商机,成立北川振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专门炒制、销售手工古树茶。社员从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104户,恢复茶园1500多亩,培训炒茶学员688人,帮助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带动农户发展茶产业致富增收25万元。     “每年都按高于市场价10元的标准收购社员茶叶,加上年底分红,我们社员每年...
正文:酸梨海则村党支部书记佘广军说,作为曾经的贫困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帮助下,村里组建的种植合作社已发展到146座大棚,由60户村民共同经营,种植花菇、葡萄、草莓等果蔬。“合作社现有花菇25万棒,年产量可达50万斤,在‘煤改电’政策的支持下,我们村的花菇品质逐日提升,让我们沙窝窝变成了聚宝盆!”
正文:截至2020年11月,“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共培育出57家乡村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超过1200个在地就业岗位,累计带动1万多户贫困群众增收。带头人所在地的产业全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产业发展影响覆盖近千万人。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9日 03版)
正文:截至2020年11月,“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共培育出57家乡村企业和合作社,提供超过1200个在地就业岗位,累计带动1万多户贫困群众增收。带头人所在地的产业全年总产值5000多万元,产业发展影响覆盖近千万人。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9日 03版)
正文:成立农业合作社 为小吃提供配料 不做小吃,承包下村民的地,俞广清开始做规模化种植,一种就是十多年。这几年,他再次跟沙县小吃结下了缘。在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专门种植农产品为沙县小吃提供配料,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种植,家禽养殖都办起了规模,带动更多人就业。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俞邦村村民俞广清:小吃原料要我们从...
正文:去年,班代才让牵头成立了蕨麻专业合作社,开始人工种植蕨麻,“产了600斤,每斤能卖30多元”。     蕨麻猪体形小,全身通黑,反应敏捷。“特别适应高原养殖,觅食能力强。”闫国庆说,在几乎无补饲的放养条件下,蕨麻猪也能正常生长,“因为常年吃的都是山货,蕨麻猪的肉品上佳。”     “近年来,通过荒山造林、退耕...
正文:刚刚过去的秋季里,56岁的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村民吕全乐每天都在忙着晾晒合作社收割的小站稻,深秋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稻谷上,是他最乐见的景象。“如今小站稻振兴了,小站镇也越来越好,我们的收入高了,干活更有劲了,天天吃的大米饭香着呢!”     “民以食为天”,米粒虽小,意义却大。小站稻这缕缠绕天津人舌尖千年的味道,...
正文:后来,村里又建起了合作社,逐步形成特早蜜橘、黄椒、大米、莴苣四张特色产业名片。 生态兴则文明兴。五一村同时上榜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和国家森林乡村,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绿水青山的保护给五一村打下了发展旅游的基础,村里引进旅游开发公司搞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 “现在的五一村,四季无闲人、无闲田、...
首页 前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