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4664 项符合 发射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41-160 项 (搜索用时 62 毫秒)

正文:同年10月成功发射的中法海洋卫星,对提高全球在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行动效率和全球海洋环境监测、防灾减灾、高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6月,时任法国总理菲利普在中国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中法环境年”体现了两国的共同意愿和共同利益,表明双方都不愿听那些认为环境问题和气候问题皆子虚...
正文: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罗劲近日指出,受到一定的负面刺激,人的发射思维成绩甚至比积极情绪(成绩)表现更好,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调和多种多样的情绪,以应对“学习的烦恼”。 罗劲11日在2020年首都教育论坛上提出上述看法。 他在《中国智慧的脑认知科学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主旨报告中,借用生动的脑科学实...
正文:另据美国广播公司当地时间8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自2017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向地方警局提供刺刀、装甲车和榴弹发射器等军队级武器装备,有意推动执法机构从之前的“守护者心态”转变为“冲锋者心态”。然而研究人员结合此举前后的犯罪数据发现,如此装备既没有帮助减少犯罪,也没能保护美国警察自身的安全,...
正文:时间是一支箭,一旦发射就永不回头;时间是一把沙尘,一旦放手就随风而去;时间是一场旅行,一旦启程就只能勇往直前。若虚度光阴,它将留给我们无尽的懊悔;若善待光阴,它将馈赠我们生命的华美。亲爱的朋友们,时间是我们每个人的财富,你会用自己的时间去干什么呢?我用自己的时间悄悄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学好汉语和中国文化,将来...
正文: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除了“极目”望远镜外,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还部署了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将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发射升空。在极端宇宙方面,我国将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在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影响方面,先导专项也部署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和中欧联合卫星计划(SMILE)两颗卫星。这些科学卫星的发射将使我们...
正文: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作者:李国利、朱霄雄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昌12月10日电(李国利、朱霄雄)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正文:60多年来,他主持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
正文:今年1月,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顺利升空、发射成功。研制这颗卫星的银河航天是一家民营企业。前不久,银河航天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近80亿元人民币,成为商业航天领域的一家“独角兽”企业。 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生物3D打印的硬脑膜……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心无旁骛创新创造...
正文:报道说,这并不是中国首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中国曾于2013年和2018年分别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探测器,并成功将着陆器降落在月球表面和背面。中国曾于2003年将其第一位航天员送入太空,预计将在2022年建造一座中国的空间站,还将在十几年内实现载人登月。 塔斯社 “嫦娥探月”将激发中国太空技术进一...
正文:自11月24日凌晨发射升空之后,嫦娥五号已于当晚实施了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截至第二次轨道修正,它已在轨飞行约41小时,距离地球约27万公里,目前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了解到,虽说此前我国已经实现了月球正面和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可以说对于着陆月面来说已经积...
正文:“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时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2年时间,整体发射成功率,居世界领先地位。 20年前,也是一个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出台,其中那句“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正式向世界披露:中国,要探月了。 经过3年多研究论证,200...
正文:综合消息:海外专家和媒体热议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24日成功发射,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海外专家和媒体认为,如果一切顺利,这一任务将开启在月球自动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的新...
正文:长征五号地面设备一次配套、多次使用,发射后需要进行检修和更新工作。遥一火箭、遥二火箭的恢复周期都是90多天。2020年要执行3次发射任务,任务流程2个月,留给地面恢复的周期只有1个多月,按照之前的经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必须提升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能力。我们型号队伍按照发射场技术流程,结合地面发射支持...
正文:11月23日18时30分,离发射还有10个小时,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开始加注液氧推进剂,火箭发射的前期工作进入倒计时状态。这是我国第二次在海南文昌低纬度的航天发射发射深空探测器,但是和上一次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时有连续14天的发射窗口相比,这一次探月之旅对发射时间的要求要苛刻得多。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
正文: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这是航天科技人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庆祝发射成功。新华社记者金立旺 摄 再说说敢为人先的锐气。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 10月14日,广东深圳。 11月12日,上海浦东。 ...
正文:“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时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12年时间,整体发射成功率,居世界领先地位。 最勇敢的脚步,都无路标可寻。 嫦娥五号不断加速,逐渐摆脱地球引力,迈入广阔而未知的太空,去探索月球的奥秘。 如果进展顺利,嫦娥五号探测器会在20多天后,将约2000...
正文:就在表彰大会当天的凌晨,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来源于国家航天局官网) 在五年前的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点赞。今年受表彰的全国劳模刘丽来自黑龙江大庆油田,就是践行这两种精神的优秀代表。刘丽扎根采油一线27年,编写的...
正文:人们对于火箭的点火起飞较为熟悉,那是有一套完备的发射塔架系统的,点火起飞位置也经过精确测算,飞行轨道同样是一遍遍计算好的。 相应地,月面起飞就有所不同了,它没有一马平川的起飞地,更没有成熟完备的发射塔架,着陆器就相当于上升器的发射塔架,托举“五姑娘”回家。 阮剑华说,月球表面环境复杂,着陆器不一定是四平八...
正文:此次任务发射入轨精度较高,修正量很小。嫦娥五号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会产生轨道偏差,需要根据地面测定的探测器实际飞行轨道与设计轨道之间的偏差,完成对应的探测器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适当的轨道上。 截至第一次轨道修正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已在轨飞行约17个小时,距离地球约16...
正文:“成功包”祝发射圆圆满满 “我要吃2个包子,好事成双!” “我吃6个,六六大顺!” “我能吃10个,十全十美!” 发射前夕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科研人员 进行了一场特殊的仪式 吃“成功包”祝福发射圆圆满满 4000余个热气腾腾的包子 个个馅儿大皮儿薄 有汁水丰富的肉馅儿 ...
首页 前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