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61 项符合 历史观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81-200 项 (搜索用时 50 毫秒)

正文:如何从大历史观来理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可以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世界历史,从三个历史视角进一步深化认识。 从民族复兴史视角看,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经历了千年未有之大...
正文:学界进而思考,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点是否也是其根本性质,是否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贯彻于世界观、历史观、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全部领域,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定义为实践唯物主义或“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实践作为人的感性物质活动,不仅是一切社会存在的基础,而且也是对人显现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也就是说,自然...
正文:做到坚持“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引导广大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坚定“四个自信”,从而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三是在丧文化取向中颓废精神。当代青年群体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时,容易衍生出一种对自我生活状况嘲解的丧文化。丧文化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自我排解压力的方式,并不完全...
正文:历史虚无主义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是当时资本主义精神危机和信仰迷失的现实反映,其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我国,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初的“全盘西化论”,在今天,历史虚无主义者则常以“重评”“反思”“还原”为名,进行假设和歪曲历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达到扰乱人们思想信仰,消解人们政治认同,动摇...
正文: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关系,既在历史观层面,也是在认识论层面,深刻地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贡献。 二是坚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和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相统一的观点。改革开放必须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形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体系...
正文:历史虚无主义对科学历史观最尖锐的挑战,其实是在对历史的“碎片化”解读中所深度隐藏的“伪史料”的传播。这种挑战之所以尖锐,是因为“伪史料”以颇具蛊惑性的外观示人,而这一做法的荒谬性不易被发现和批驳。众所周知,“碎片化”本身是一个不包含历史评价意味的中性概念,比如对于某个历史时期的一些新史料的发现和整理等。历史虚无主...
正文:大力弘扬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结合社会发展新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穿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进程之中,融入当代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实际构建之中。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始终坚持以马...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书院是我国学术和教育的重要历史遗产,需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中的作用。 中国传统书院主要以“四书”“五经”等各类经典为教...
正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系列顶层设计和一项项改革措施无不折射出大写的“人民”二字。我们党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
正文:《唯心历史观的破产》5篇针对这一白皮书的评论。     在《为什么要讨论白皮书?》一文中,毛泽东这样写道——     这样一来,白皮书就变成了中国人民的教育材料。多少年来,在许多问题上,主要地是在帝国主义的本性问题和社会主义的本性问题上,我们共产党人所说的,在若干(曾经有一个时期是很多)中国人看来,总是将信将疑的...
正文:他的大历史观总让后来离开小城去到北京念大学的我,觉得一切都早有因果。 2000年对我来说,也发生了两件大事,我上初中了,以及,我搬家了。据爸妈后来的回忆,去新家要穿过一片稻田,但没过多久,小城的主干道东延,城市范围迅速扩张。此事在学者眼中,可算作城市化进程的成果,但于我最直接的改变是,终于能骑自行车了! ...
正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坚信“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也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了人类追求更美好社会制度的中国智慧。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是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
正文: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正文: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
正文: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4、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
正文:推动着勿忘历史、崇尚英雄的活动汇聚成潮。在第五个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纪念祭扫、主题学习、红色旅游、制作动画等各类活动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这也提示我们:树立正确英雄观、民族观和历史观,既要靠法律树起保护英烈权益的铜墙铁壁,更要通过教科书、宣传片、影视剧等多种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播历史,形成崇尚英雄的良好风气。
正文:他们以唯心主义的国家观、历史观为基础,以建立“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目的,以“新疆独立论”“民族优越论”“宗教至上论”“反汉排汉论”“泛突厥共同体论”等为主要内容,编织了一套错误的、反动的思想体系,在新疆一些地方渗透蔓延的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受这些错误思想影响,一些人对新疆的历史、民族、文化、宗教...
正文:历史观的形成时期,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全面,思想可塑性强,对新的理论观点、新的历史资料带有强烈的好奇心,且缺乏判断理论是非的能力,容易接受一些与主流历史观、价值观不同的所谓新观点。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使他们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严重危害,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了。     给...
正文:社会主义文化并提至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乃至“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高度,把中国共产党自觉定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样一种“话语表达方式”建构,亦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形式和内容上的丰厚滋养。 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岳...
正文:我们一起来解读,习近平在谈国家交往、谈全球治理时的用典,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来学习他的历史观、国际观。 好,现在我们掌声欢迎本期节目的思想解读人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 思想解读人王杰: 大家好!中国自古以来,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咱们中国人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天下观和世界观。《尚书》讲的“协和万邦...
首页 前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