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5 项符合 南水北调工程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01-120 项 (搜索用时 59 毫秒)

正文:除了增加受水区生产生活供水量、改善水质,南水北调工程还修复了受水区水生态环境,缓解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挤占农业用水、超采地下水的局面。 自2017年起,中线工程已连续4年向沿线40余条河道生态补水,累计补水近40亿立方米,促进了沿线受水区地下水水位明显回升。截至2019年10月,北京平原区地下水埋深平均为2...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方面,水利部正在组织开展东线二期工程、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石春先表示,疫情影响现场勘测、设计攻关、征迁入户调查、环评等工作进展。为此,水利部利用视频开展调度会商,督促设计单位采取无人机、三维查勘实景系统等先进办法创新工作方式,为前期工作排忧解难。目前东线二期工程...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五年来,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这一世纪工程空间上横跨大半个中国,时间上耗时五十多年,涉及众多部门地区,却能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大坝。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这样送来2亿多吨清洁水作者:张存有 来源:中国水利网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南水北调工程为受水区提供了有力的供水保障,为人民生活、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新乐管理处工作人员用好“千里眼”掌握现场情况(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供图) 南...
正文: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青灰色的河水、大理石灰色的桥梁,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该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难题。 2007年1月20日,“天下公路第一隧”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夏云灰色的路面、灰白色的隧顶,该隧道在世界公路建设史上创造了又一个“世界之最”。 2012年12月26...
正文:截至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量已近300亿立方米,相当于从南向北搬运了2140个西湖的水量。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上升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生命线。     南水北调的意义,远不只是调水。在调水中线的南端,“一江清水送京津”的口号一度成为当地群...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正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     水利部相关人士介绍,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量299.5亿立方米,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在北京,城区居民生活用水的73%来自丹江口水库;在天...
正文: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周边百姓对这条渠的感情。尹延飞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成功通水让渠道边坡检修和桥梁的看护等工作成了“香饽饽”,这为南阳市提供了不少的稳定就业机会,当地百姓也在工作中和南水北调工程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很愿意为南水北调工程做一份贡献,他们很呵护这个渠道。”
正文: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重大基础设施,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战略工程。     随着5年来供水量逐年增加,被誉为“人间天河”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使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更有力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道明了南水北调工程深远的战略意义。南水北调不但解决了华北人民的饮水保障问题,还在河段沿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仅2018年9月以来,我们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黄壁庄水库进行生态补水,...
正文: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5周年的日子,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2月12日,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在国新办记者会上介绍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五周年取得的成绩 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优化了水资源配置。工程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成为多个重要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南水北调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南水占北京中心城区自来水供水量七成以上,天津市14个行政区居民用上南水,河南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
正文: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五年啦 惠及1.2亿人作者:王浩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累计调水量近3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1.2亿人 南水北调工程平稳运行五年啦 调水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洪泽站。 万 震摄(人民视觉) 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 (记者王浩)1...
正文: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南水北调规划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我国北方地区调水。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格局。 南水来之不易,更当倍加珍惜。节约每一滴水,用好每一滴水,...
正文:本报北京12月12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在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蒋旭光透露:截至今天8时,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299.5亿立方米,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南水北调水已由原规划的受水区城市补充水源,转变为多个重...
正文: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碧波荡漾,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效益的最好例证。河北省水利厅防汛办公室副主任于清涛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20多年来,滹沱河几乎常年无水。自从南水流入后,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效益非常明显。” 随着南水北调工程不断推进,工程生态环境效益正逐步扩大。在东线,先后通过干线工程引长江...
正文:缓解缺水问题,保障用水安全,南水北调工程成为构建人水和谐的生动实践。 “告别苦咸水,吃上甘甜水,美啊!”山东省武城县郝王庄镇崔俊臣老人感慨,南水一来,深井封了,再也不用为饮水发愁了。 “水垢少了!”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居民刘梅拿出烧水壶现身说法。南水北调,让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每升120...
正文:波澜壮阔的70年,诞生了一个个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南水北调工程堪称代表。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视察黄河时,首次提出这一宏伟设想。 伟大构想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国情、水情的深入分析、科学认知和宏观判断,也是运用历史、全局视野做出的长远谋划...
正文:作为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福祉的显著优势。南水北调工程所经之地,有政治文化中心,有粮食生产基地,有地下水超采的创伤之地。如今,南水所到之处,水丰了、河清了、景美了,从原来的水源补充,逐步成为沿线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这一切无处不体现我们党“为...
正文: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全面通水5年来,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逐年增加,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南来之水提高了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保证率,从原来的补充水源逐步成为沿线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水源,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2亿人。 如今,北京城市用水量7成以上为南水,密云水库蓄水量自2000年...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