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81 项符合 北斗导航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21-340 项 (搜索用时 59 毫秒)

正文:更多的梦想被点燃了,江苏省常州市觅渡桥小学六年级学生黄思媛说:“北斗导航卫星、健康宝、大数据应用这些高科技为抗疫作出积极贡献,它们点燃了我心中的科技之梦,我要珍惜时间、发愤图强,为中华复兴而读书,用科技保护更多生命!”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三5中队的何朗臣则用窦桂梅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话来激励自己:“个人汇聚在一起...
正文:北斗导航卫星团队,平均年龄31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众多90后、95后、00后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地担起责任。 2017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我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顶层设计。设立“钟南山青年科技创新...
正文:交通业新基建施工图来了,5G、北斗导航都是关键词作者:矫阳 来源:科技日报 视觉中国供图 科技日报记者 矫 阳 近日,交通运输部网站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到2035年交通运输领域新...
正文:比如天眼、磁悬浮、北斗导航等,这些科技领域的超级工程需要强大的国家能力作为基础,恰恰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所在。创造更多重大突破,就能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提供坚实保障。 (高凌云)
正文:2019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     这些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更彰显了不同凡响的中国“智”造。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正文:2017年以来,国铁集团依托智能京张、智能京雄等重点项目,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北斗导航、BIM等,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铁路运输深度融合发展,在工程建造、技术装备和运营服务等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与实践,初步构建了中国智能高铁的体系架构,开启了我国智能高铁建设与发展的新篇章。     《规划...
正文:在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理局友谊农场的一块水田里,采用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智能导航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正在插秧。 刘帅冶摄 打车导航、快递外卖、在线问诊、网络购物……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支撑,提供位置服务的地理信息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加入,地图应用大显身手,在疫情防...
正文:农机手赵振东没有像往常一样亲自上阵,今年新装了“黑科技”——依托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拖拉机。 △带北斗导航大型智能机械在自动驾驶状态下作业。 “我这个无人驾驶的拖拉机,一天能干150亩地,附近八九个村的活用不了一周就干完了。”赵振东表示,有了北斗导航精准路线图作指引,不仅春耕效率大大提高,耕种效果也得到保...
正文:北斗导航信号在时空传播开来,全球民众有了“中国北斗”的导引和陪伴。今天,我们一起走近创造北斗卫星奇迹的幕后科研团队代表。 6月初,北斗三号卫星飞控团队再赴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开展最后一颗组网星的飞控任务。变轨完成后,飞控队员在连续数天的日夜颠倒后面临新的挑战,每12小时进行一次定点捕获。6月30日,北斗全球组网...
正文:截至2019年年底,国产导航型芯片出货量已超1亿片,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输出到120余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传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模式,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众多地面站。杨长风说,为解决北斗系统国内建站实现全球运行和服务的难题,北斗系统首创Ka频段星间链路,创造性地提出高效解决方案。通...
正文:北斗导航系统的建成,正是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生动缩影。 而“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科学技术要生产力无疑是答案之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正文:《时政新闻眼》梳理发现,习近平不仅在2014年、2016年、2018年三届两院院士大会上“点赞”北斗导航,还先后两次在新年贺词中介绍北斗导航的进展。从2019年贺词中“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到2020年贺词中“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再到今年7月31日建成开通,北斗系统“瓜熟蒂落”。我国也由此成...
正文:在河南省邓州市小杨营镇安众村,加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在无人驾驶状态下播种。 兼容并蓄 合作共赢 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尤其在卫星导航领域,国际化是天然属性,更是必然选择。和平利用太空,深入开展外空领域的国家合作交流,这是我国一贯坚持的主张。 然而,...
正文:2000年10月31日凌晨,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新华社记者 查春明 摄 万众一心彰显制度优势 2017年11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双星首次发射。不到3年时间,中国北斗就比原定计划提前半年成功实现全球组网,让全世界领略到社会主义...
正文:孙家栋院士说,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设计将“有源”和“无源”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这是中国北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也是北斗的优势所在。 1994年,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的卫星导航发展史上都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世界首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全面建成;也是这一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
正文:安徽怀远县徐圩乡白湖村的农机手尚林庆说,今年播种机装上北斗导航系统,就好比长出了“大脑”和“眼睛”,“以前拖拉机靠机手人工操作,播种时容易走弯跑偏,有了北斗导航,误差不到几厘米,省时省力,质量还高。” “农机一小步,农业一大步。”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科技处处长刘小伟说,新农机、新技术不断升级、推广,...
正文:“高大上”的北斗导航,已经不知不觉飞入寻常百姓家。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透露:“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里面,已经有70%以上的手机提供了北斗服务。”新华社发徐骏/作 ------------------- “飞机很多时候也是在‘自动驾驶’(自动巡航飞行),大家坐飞机时,并不太担心安全问题。但是...
正文:从发射首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每一次北斗卫星升空,都少不了长三甲系列火箭的托举,“北斗专列”因此成名。今年,是我乘坐“北斗专列”的第20年,作为最忠实的“乘客”之一,我今天和大家聊聊这些年来的乘坐体验。 我第一次乘坐“北斗专列”是在2000年,那时它只能把我送到转移轨道,我要通过不断变轨,才能抵达工作轨道。就...
正文:从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金牌火箭背后这支发射队伍已经陪北斗走过了20年。 这其中,有一位名叫辛红卫的航天“老将”,他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甲火箭发射队一名队员,陪伴北斗工程20年44次发射,参与其中20多次北斗发射,却从未在现场看过发射。在收官之星任务成功之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他。 辛...
正文:200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至今共进行了44次北斗发射,将全部北斗卫星成功护送升空,发射成功率达100%——即便放眼世界航天舞台,这样的成绩也比较罕见。 然而,在“北斗专列”的研制过程中,这支队伍面对的挑战是,既要有稳定的技术状态,又要不断改进提高火箭的适应力和可靠性,这一度被认...
首页 前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