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81 项符合 北斗导航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61-280 项 (搜索用时 58 毫秒)

正文:近年来,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移动通信、量子通讯、北斗导航、载人深潜、高速铁路、航空母舰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兴科技产业虽增势强劲,但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的放缓,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薄弱环节。 补短板作...
正文:随着对“北斗导航”研究的深入,“中国北斗”逐渐从创新型科研转换成实用型科技,“北斗人”也开始向贴近民众生活的方向转变,将“北斗”运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07年,为推动北斗产业化进程,王淑芳做出了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选择,从北斗导航研发系统转到交通运输行业,牵头实施首个二代北斗系统民用示范工程,建设管理“重点营...
正文:基本建成全光网省,新增2800个行政村电信光纤网络全覆盖,基本消除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移动网络盲点盲区,出省带宽能力突破6000Gbps,率先实现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贵州分中心与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 “十大工程”是对《2017年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工作要点》的具体化,十大工程之间不是...
正文:"高规格起步、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一直是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电子商务、数据中心、端产品及配套、智慧城市、软件及服务外包、北斗导航、大数据研发及培训7大产业集群,形成聚集效应裂变式发展,产业园力争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绿色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 "预计201...
正文:我们可以“骑”着“蛟龙”探深海,“戴”着“天眼”观宇宙,还可以用北斗导航,用量子通信……在国际竞争激烈的科技领域,我们正在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今天,走进新时代,我们站在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起点,迎来又一个春天。 创新能力增强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1992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6...
正文:目前,我国南方已经有不少渔民在生产生活中,正用着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导航卫星。     万钢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实现了一系列的重大科技成果,形象地说就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而这些高大上的科技成果,都是面向未来、且和民众生活紧密结合的。(编辑:李雅娟)
正文:“有些行业,比如高铁、石油、电信主干网、北斗导航、大型运输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回报期长,需要国企来完成。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民企会有一个自然分工。”常振明认为,有些领域是适合国企干,有些领域适合民企干。他坦言,...
正文:“有些行业,比如高铁、石油、电信主干网、北斗导航、大型运输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投资多、社会影响大、回报期长,需要国企来完成。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化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民企会有一个自然分工。”常振明认为,有些领域是适合国企干,有些领域适合民企干。他坦言,...
正文:比如,中国5万多艘渔船都使用了北斗导航,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渔船可以获得短报;蛟龙号已经下潜100多次,许多科学家跟着走向海底世界;前些年黑龙江发大水,就是用资源卫星来监控,减轻了灾情。     万钢用前期调研的经历说明了重大科技项目、工程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最近我到内蒙古去调研,有一个企业用北斗放牛,给牛带项圈,...
正文: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继1月12日以来,短短一个月,我国先后两次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四颗北斗卫星送入太空。这也是2018年以来,长征系列火箭完成的第7次成功发射。 43天7次发射,平...
正文:邓凤军)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圆满完成第28、29颗北斗导航卫星海上测控任务的中国远洋航天测量船“远望6号”,历时23天、远洋航行6000余海里,于2月21日凯旋归来,顺利返航至长江边港口停泊。 返航途中恰逢农历新年,船员们在海上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又有意义的春节。对于很多人,正月初六意味着新年假期即将结束...
正文:2月12日,地处大凉山山沟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让“北斗人”的这个年过得更加喜气洋洋。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深切感受到,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托举着北斗事业。 科研—— 用一次次成功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群山环绕中,西昌卫...
正文:2月12日,地处大凉山山沟里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用“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让“北斗人”的这个年过得更加喜气洋洋。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深切感受到,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在用自己的力量托举着北斗事业。 科研—— 用一次次成功支撑航天强国建设 群山环绕中,西昌卫...
正文:它应用可使北斗导航系统具备更高的定位精度、全球覆盖及较长的自主导航能力,显著降低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应用时的校时压力。 为了攻克关键技术,研制团队可谓是“追着时间做时间。”原子钟的调试测试周期都很长,尤其在调试测量日频率稳定度时,一改锥下去、打开机盖,就意味着要等15天时间,才能准确评估这台钟是否达标,两改锥就一...
正文:2月12日13时03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67次飞行。中新社记者史啸 摄 预计执行以北斗组网、嫦娥探月为代表的35次发射任务 2018,长征火箭会很忙(厉害了,中国科技) 本报记者 ...
正文:2018年2月12日13时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新春将至,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发射中心,聆听一线科研人员讲述他们与北斗的故事,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过硬技术托举强国利器 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属...
正文:中国北斗导航卫星再一次成功奔向“太空泊位”! 2月12日,北斗三号第五、六颗全球组网卫星从我国西昌直刺苍穹,至此我国已成功将33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距离建设属于中国人自主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又近了一步。 18年前,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先后发射成功,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但要说起导航卫星研...
正文:相比铷原子钟,于2018年1月随北斗三期第三、四颗星飞入太空的氢原子钟可使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更高的定位精度、全球覆盖及较长的自主导航能力,显著降低北斗导航系统全球应用时的校时压力。 但是由于氢原子钟结构和原理更复杂,其研发难度也更大。为了让北斗导航系统获得与美国GPS、欧盟的伽利略、俄罗斯的三代格洛纳斯这三...
正文: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指挥岑拯介绍,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14次发射任务有10次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是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射任务。 对长三甲系列火箭而言,高密度在后续几年里将会成为常态。“从2018年到2020年,长三甲系列火箭预计将执行40次发射任务,我们的任务非常饱满。”岑拯说。...
正文:2018年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第三次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也是农历鸡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
首页 前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