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7 项符合 剧种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01-120 项 (搜索用时 87 毫秒)

正文:依旧是30个名额,其中不仅有演员,也收打击乐学生。 邵志庆说,经过几代花灯戏艺术家的努力,花灯剧已由一个单一的民间艺术形式衍变成载歌载舞、风格独特、雅俗共赏的地方剧种。近年来,剧院编排了百余部剧目奉献给观众,并远赴美国、英国、法国、印尼、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演出,深获观众欢迎和好评。(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尚君)
正文:唱新闻,是北仑区的传统地方曲艺剧种。南宋时期就有盲人说唱社会新闻,称为“朝报”。如今,北仑区将这一形式与十九大精神宣讲结合在一起,受到了很多老百姓的欢迎。     与北仑区一样,这段时间,多地摒弃“你讲我听”“念念文件”“看看视频”的传统模式,在“深实活”上下功夫,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让党员群...
正文:秦腔源起于周秦时代,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宽音大嗓、慷慨激越的特点。新华社记者李一博 摄     下午到了成都     这里有可爱的大熊猫、宽窄巷子、     武侯祠、川剧、各色美食……     你的眼睛,你的胃,都,准备好了吗?     大熊猫“美奂”在四川省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玩耍...
正文:表演艺术家李默然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话剧特质之一是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群众,反映现实生活相对敏捷、迅速,这是这个外来剧种能够在神州大地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 先锋话剧导演孟京辉说:“注重文学、演员、戏剧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实现剧作与现实、与人产生共鸣。” 导演查明哲也对民族化创作感受颇深,...
正文:中南民族大学大二学生吴限峰说,在武汉除了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等常见剧种,也经常能在活动中欣赏到不常见的剧种和剧目,“不仅能看到很多好戏,戏曲会演活动往往还会推出学生票、惠民票,二三十元钱就能看一场精彩演出,很多外地戏迷都非常羡慕”。 国庆期间,第四届中南剧场国际戏剧演出季还为武汉观众带来了25部风格各...
正文:新疆曲子戏,俗称小曲子,是国家文化部认定的新疆惟一用汉语演唱的地方剧种,最早传唱记载始于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中。 新疆曲子是以陕西曲子即眉户戏为基础,吸收了陕西秦腔、兰州鼓子、青海平弦和西北民歌等精华,又融合新疆本土的民族音乐、民族歌舞、本土方言等,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戏曲...
正文:王永康)昆剧是采用昆腔这一单一声腔演故事的剧种,着重表达戏曲声腔时用昆山腔表达乐曲。昆剧的产生,不仅是昆腔自身发展的成熟标志,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成熟标志。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图为在上海昆剧院,青年演员就昆剧表演细节进行交流。 昆剧...
正文: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到推进京剧“像音像”节目录制;从扶持戏曲剧本创作,到组织戏曲名家收徒传艺;从推动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到组织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文化部实施的“戏曲振兴工程”,使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传统戏曲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正文:从开展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到推进京剧“像音像”节目录制;从扶持戏曲剧本创作,到组织戏曲名家收徒传艺;从推动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到组织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文化部实施的“戏曲振兴工程”,使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传统戏曲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正文:(图为泉州“非遗”剧种之一:提线木偶戏。杨应森摄) 中国日报9月26日电(记者 杨应森)郭飞跃是福建泉州艺术馆馆长,差不多30年,他的一项主要工作和职责,就是收集和保护先辈们为泉州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我随“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采访团来到泉州艺术馆,郭飞跃就一直在和我们说起泉...
正文:随州花鼓戏早期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是湖北随州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与“炎帝神农”、“古乐编钟”并称随州文化“三宝”。 随州花鼓戏内容以爱情戏为主,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唱声腔分为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类;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
正文:作为全国已知的300余剧种之一,随州花鼓戏属于典型的“一戏一团”,即一个剧种只有一个剧团。尽管被外界称作“天下第一团”,何相安心中却非常明确,他说,“如果再不培养人,这个剧团、这个剧种可能就面临灭亡的危险。” “十年十台戏,我们每年都会创作一台新戏去参加湖北省戏剧节。”传承人陈小宝对记者坦言,不希望在他们...
正文:兼容并蓄南北文化的随州花鼓戏,是全国74个濒临灭绝的剧种之一,也曾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收获了一批“迷弟”、“迷妹”。但是随着时间变迁,花鼓戏传承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50岁的导演,60岁的演员,70岁的编剧。”随州花鼓戏非遗传承人何相安无奈地说。 △(邓秀松 摄) 为挽救濒临失传困境的随州花鼓戏,近...
正文:随州花鼓戏早期也叫地花鼓、花鼓子、花鼓戏,是湖北随州汉族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170余年的历史。与“炎帝神农”、“古乐编钟”并称随州文化“三宝”。 随州花鼓戏内容以爱情戏为主,表演手段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演唱声腔分为蛮调、奤调、梁山调、彩调四大类;伴奏乐器以大筒为主,配锣鼓、云板、唢呐、笙...
正文: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木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是我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和杰出代表。2002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
正文:它同样起源于唐宋年间,并大盛于明清,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而又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之美誉。老舍先生曾以“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珠玉五千篇”的诗句盛赞莆仙戏。 而错金银工艺的历史则更有悠久,早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就出现了这一技艺的装饰图案,并在春秋中晚期开始兴盛...
正文:作为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耍孩儿独特的演唱发音方法、欢快火爆的打击音乐、取材广泛的丰富剧目、别具一格的剧种风格使得这个古老剧种日渐为专家学者所瞩目,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于中国戏曲起源、发展、流布、生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问题,更由于与现代生活方式的冲突,雁北耍孩儿在目前出现了生存危机,...
正文:莆仙戏,现存的中国最古老而又独特的地方剧种之一,素有“宋元南戏活化石”“南戏遗响”之美誉。它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闪光于现代, 2006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莆仙戏保留了大量早期南戏音乐的原始形态,是唐大曲、唐宋词曲、里巷歌谣等各种音乐融合演变而成,其音乐唱腔风格...
正文: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同时形成了一整套精湛规范的操线功夫,以及独具特色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种,也是我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2年...
正文:惠益全民的伟大事业。 保护非遗,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立足于确保其存续力、生命力,要加大对民间剧种、民间艺人、民间技艺的保护力度,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让非遗动起来、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传下去,为中国梦增添深厚的文脉资源。(蔡恩泽)
首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