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093 项符合 减灾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41-360 项 (搜索用时 54 毫秒)

正文:汶川特大地震10年,见证了奋勇前行的中国力量,也见证了中国防震减灾事业的飞速跨越。 近日,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大陆地震国际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并同期举办中国防震减灾成果展,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防震减灾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各类科研技术和产品。 前沿技术 显现实力 据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
正文:本报讯(通讯员 郑建锋)在我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也是国家应急管理部正式挂牌后的首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为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校园的地震应急疏散能力,5月7日14:00,北京东燕郊冯家府小学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防灾科技学院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通过开展“爱国励志、牢记防灾使命,求真力行、服务...
正文:新华社成都5月12日电(记者 田晓航)12日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的日子,也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专家表示,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十年来显著增强,但在专业紧急救援队伍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经历了汶川地震等重大灾难救援实战,近年来我国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不断强化。四川省卫生计生委...
正文:几天前,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发布消息称,其已在四川、云南两省开始建设中国首个地下云图网。 这张云图网并非现实意义的网络,而是一整套系统。建成后一旦得到验证,将可以实现对于云图网覆盖地区的地震预报。这意味着,地震预报这一困扰全世界的难题,可能被打破。 北青报记者对地下云...
正文:本次活动以“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为主题,启动了第七届“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并举办了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据介绍,系列公益活动由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将在全国举办防灾减灾千场科普讲座、社会力量参与汶川抗震救灾十周年纪念、千城大行动暨防灾电影季等系列活动。 ...
正文:习近平强调,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没有止境,防灾减灾、抗灾救灾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科学认识致灾规律,有效减轻灾害风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灾抗灾救灾相结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希望各位代表围绕本次研讨会...
正文:“面对自然灾害,有一点我们是可以做的,那就是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西班牙驻华大使卡内罗说,看完展览,他对中国抗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印象深刻,汶川地震灾区重建后的建筑都是按照防灾减灾的标准修建,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的影响。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以色列向灾区捐赠了150万美元的救援物资,当时我在上...
正文:当天下午4时40分许,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搭乘专机赶往灾区……国家减灾委、中国地震局、民政部等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救援队伍,调拨救灾物资。中国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等发出紧急呼吁,号召全社会伸出援手。     震后,震中地带已成“孤岛”。灾区道路损坏严重,电力中断、通讯中断、地面救援部队难以抵达,十五勇士从五千多米...
正文:防灾减灾救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汶川地震10年,无论是抗震救灾的快速响应,军民融合、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救灾合力,还是灾区重建过程中实现全国范围的对口援建,都体现出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展示着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我们在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
正文:防灾减灾救灾,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汶川地震10年,无论是抗震救灾的快速响应,军民融合、部门联动、社会协同的救灾合力,还是灾区重建过程中实现全国范围的对口援建,都体现出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展示着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关键作用。我们在许多重大抗灾救灾和灾后恢...
正文:防灾减灾法律法规日趋全面,我们不惧灾难突然来临;应急救援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我们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挑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10年过去,曾经的伤痛仍会让我们落泪,但削弱不了我们不屈不挠的奋斗力量。曾经刻骨铭心的悲恸,只会让我们愈发坚定从灾难走向辉煌的必胜信念。 5月3日,回到家中,胡勇在认真辅导...
正文:重塑信心,习近平强调,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灾难,检验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意志;灾难,也展示出人民领袖的责任担当。
正文:2008年12月,中国对防震减灾制度进行完善,重点对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重建等制度做了修改、完善,新增了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监督管理等制度。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2012年修订。以该《预案》为核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结构完整的全国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已基本形...
正文:信息发出快,接收够畅通,将灾害损失降至最低,这得益于贵州的“三个叫应”防灾减灾气象应急服务机制。 气象预警并不是发了信息就万事大吉,还必须有一种手段确保责任人能接收到信息。2010年,贵州省气象局创新建立“三个叫应”服务机制:在发生强降水时以电话通知的方式,将预警信息点对点传递到县、乡、村三级行政负责人和相关...
正文:央视网消息:今天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念日,也是第10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因为破坏力非常大的地震并不常见,当强震来临时,很多人会手足无措,慌乱之间,便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今天,央视新闻为你准备了一张地震逃生情景图。一起配合画面,了解自救常识。地震发生时,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不用再慌张↓↓
正文:2016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意见就健全统筹协调体制、健全属地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力量和市场...
正文:但是,科技实现了另一个方向的减灾避灾突破:地震预警。从汶川大地震后,我国自主发展起来的地震预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发生后,在汶川,所有电视节目立即中断,屏幕紧急插播地震预警,比地震波抵达提前了52秒;成都市民众通过手机在地震波到达前71秒收到预警;广元、绵阳、阿坝、甘肃...
正文:2015年3月,联合国在仙台召开了第三届世界减灾大会,通过了《2015-2030年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该框架的第四项优先行动领域是:加强有助于高效响应的备灾工作,在恢复、复原和重建中致力于“重建得更好”(Built Bake Better,简称BBB)。 BBB的国际定义是通过恢复、复原和重建阶段,使...
正文:应集聚三方优势,通过“中日韩+X”模式,在产能合作、防灾减灾、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联合项目,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国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深化人文交流,夯实民意基础。充分挖掘三国历史传统中人文内涵,加强文化、教育、旅游、媒体等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心灵沟通。扩大人员往来,加强青少年交流。 第五,鼓励技术创新,推...
正文:2009年5月12日,我们迎来首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从那时起,我国许多地方的人防部门加快了人防向民防转轨的积极探索,在防灾减灾、保护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作用。四川省人防系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从应急机制、人防工程、救援队伍等多方面,探索人防发展方向,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
首页 前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