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6949 项符合 农村发展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01-220 项 (搜索用时 179 毫秒)

正文: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城市就业还是回农村发展?这是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在城市意味着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而在农村,与土地为伴的生活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但实现乡村振兴大业需要年轻人,年轻人在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年轻人就是这样的。 【责任编辑:陈凤莉】 ...
正文: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农业高层次人才,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前,该校已在全国24个省区市的91个县市区旗建立了139个科技小院。 10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们“自找苦吃...
正文:欧盟委员会提出“农业生产力与可持续的欧洲创新伙伴关系计划”(EIP—AGRI),建立起“地平线2020”计划与农村发展支持计划之间的联系,由政府和企业共同资助各类科研机构深入挖掘农业大数据的商业价值。以色列凭借较高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基础,充分利用农业大数据新型生产要素,将人的因素纳入农作物生长及环境状况的大数据分析...
正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多年前,科技特派员制度就在习近平同志同南平当地的一次对话中扎下了根。20多年里,一批批科技特派员入乡村、进田野,做给农民看、带...
正文:说起大湾村的变化,余静显得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在大湾村八年,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农村发展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党的好政策,有个好支部,党员带头干,村民干劲足。”今年40岁的余静,2015年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选派驻村干部,在大湾村一干就是8年,对那里的一家一户,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更是这些年来大湾巨变的亲历者...
正文: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营,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求是网记者采访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
正文:刘铭璇感慨,同学们大多在城市里的产业园、科技园打拼,回到农村发展的人寥寥无几。她并没有因此感到寂寞,而是把自己的事业定义为“弯道超车”——在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去的行业奉献。今年,她准备为这份事业再添一把火,她要在县城置办全新的办公场所,用来招引更多年轻人,让追梦滁菊的团队更强大。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姗姗...
正文:“我们从小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知道农村发展需求的重要性。”思考再三,父亲程卫最终决定支持儿子的选择。 程劭阳所就读的园艺技术专业今年录取的16名学生分数均达本科线。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周基燕介绍,今年学校共招生6400余人,其中,安徽省普通高考招生总数2448人,两个“双高建设专业”的招生超过本科...
正文: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过去几年曾多次到各地的“科技小院”学习和调研,深感到这种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的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农区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一定牢记总书记的教诲,吃苦在前,担当作为,经得起风雨考验,永远奋...
正文:我20岁出头时,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四川学习农村发展沼气技术,办完事后,在大雪封山时登上峨眉山,十分艰险,下山时到小饭馆吃担担面,人家已经尊我们为英雄了。”总书记接着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选择“佛系”,就无法攀登事业的高...
正文: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发展学院农村发展专业硕士姜宛坤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实现乡村振兴,同样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做到有的放矢。 在广西南宁上林县,姜宛坤曾多次跟随导师课题组开展当地农户家庭生计情况实地调研。上林县是我国主要跨国务工人员迁出地之一,如何促进返乡人口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团队将调研内容设定为当地跨国流...
正文:浙江工业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吕麦琪、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业管理专业学生汪悦、安徽师范大学化学(师范)专业学生陈哲群、安徽农业大学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潘王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语言文学系俄语专业学生芦璟怡。芦璟怡在校期间带领记者团成员组织策划并开展“我眼中的家乡”主题摄影展活动,并作为记者团团长在活动启动仪式...
正文:各地要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大局需要,作出应有贡献,从本地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办一项是一项、办一件成一件,不要一股脑去搞脱离实际的“高大上”或面子工程的东西。二、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
正文:实践证明,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尊重人民意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
正文:会议强调,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解决“三农”面临的各种深层次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相比脱贫攻坚,建设农业强国面临的任务更艰巨,必须用创新思维寻求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办法,用改革法宝清除制约...
正文:说起大湾村的变化,余静显得信心满满,底气十足:“在大湾村八年,让我体会最深的是,农村发展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党的好政策,有个好支部,党员带头干,村民干劲足。”今年40岁的余静,2015年主动请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选派驻村干部,在大湾村一干就是8年,对那里的一家一户,一草一木都无比熟悉,更是这些年来大湾巨变的亲历者...
正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
正文: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补短板,夯基础,融合发展增强后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
正文:近日,为引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本领,了解农村发展事业,传播乡村振兴故事,淄博职业学院动漫艺术系前往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镇南邢村开展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助力。(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晴 视频来源:淄博职业学院 王晨宇) 【责任编辑:王龙龙】 ...
正文: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法比奥·马西莫·帕伦蒂表示,坚持“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中国深入推动农村发展与产业化、信息化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的全新路径。“我们正见证着中国农村发展的新气象,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应用,农家乐、电商等高附加值产业蓬勃发展。”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
首页 前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