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352 项符合 农业科学院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41-260 项 (搜索用时 69 毫秒)

正文:坐落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谢尔塔拉农牧场的空旷草原上,是目前我国温性草甸草原地区唯一的国家级野外观测研究台站,依托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个多月的“90后”硕士研究生侯路路,还在整理从野外采集的样品。5—9月是草原的生长季,也是呼伦贝尔站科研人员的野外工作季。从20...
正文:现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的朱根发是广东省最早的一批农村科技特派员。花农的兰花种植技术极其匮乏,为解决这一问题,朱根发和他的团队就在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为花农们提供技术支持。 广东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朱根发在广东翁源县兰花研究院实验室做实验(9月11日摄)。...
正文:1980年,郑学勤和热作“两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暨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同事曾到亚马逊雨林考察。1981年,国际橡胶研究和发展委员会组建国际联合考察队,深入亚马逊河上游靠近秘鲁、玻利维亚边界一带,采集高产树芽条和种子作为新的种质资源。中国科学家郑学勤获得了加入国际联合考察队的机会。 本着“轻装出发”的原则,...
正文:21日至22日,湖南省农学会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对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县云集镇、湘潭市雨湖区及长沙市芙蓉区示范展示的第三代杂交晚稻系列组合进行了现场考察与测产。     稻谷称重。 杨华峰 摄     专家团队对衡南县云集镇示范基地的...
正文: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的农艺师苏海兰,5年时间内,首次突破中国稀缺药材七叶一枝花(华重楼)在南方人工种植、种子育苗的难题;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把该项技术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源等交叉学科和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兴技术与产业体系,并传播到上百个国家。科技“牵手”农业,惊喜连连,科技特派员还带领农民走出“致富路”,让大...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夏英在论坛上说。 10月14日,全国扶贫日系列论坛“乡村发展与脱贫攻坚”分论坛在北京举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摄 消费扶贫怎样办好 扶贫产业发展起来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就显得至关重要。消费扶贫正是为解决此问题而开创的一条扶贫途径。 “大力开展消...
正文:在文登西洋参产业技术创新与关键技术集成项目启动签约活动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研究所、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等单位与文登有关部门和产业龙头企业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外,在这次活动中,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西洋参研究院正式揭牌,研究院将以省级西洋参工程研发中心为载体,攻克产业发展难题,进一步推动...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王强说,加工链条短,具有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数量少是制约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有效破解难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目前在正阳,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花生蛋白等精深加工产品,也在成为花生产业链条延展的目标。王强说,就拿采用低温压榨后得到的花生饼粕来说,可以用来...
正文: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一项土壤硒分布研究发现,我国土壤硒含量较低,需要外施硒肥弥补不足。 百姓餐桌上的健康需求吹来一场田间变革。为了让大米更有特色,方正县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探索富硒大米的生产方式。 “让水稻‘吃饱’,才能长出富硒大米。”每年8月,几十架无人机和施肥机在稻田上作业,通过喷洒叶面肥,提升...
正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健华表示,“袁隆平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了水稻产业里程碑式的跨越,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这是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榜样。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产业科技信徒’,就是因为受到了袁隆平老先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业一名农业科研人员,我学习英雄模范的执...
正文:万建民院士的助手江玲教授介绍说,这个项目跨学科跨平台,得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共同支持。 科学界对“钙离子通道”研究成果高度关注。万建民认为,这项成果为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理论基础。 文章共...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孔繁涛研究员:蔬菜价格平稳,原因在于目前我国蔬菜供应数量总体充足、品种丰富多样的格局未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9月份以来,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部委出台了17条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给的支持政策,全国猪肉价格涨幅显著回落。9月第2周,在农业农村...
正文:本报北京9月1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今天举行的非洲猪瘟防控与生猪复养技术推介会上获悉,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于前不久筛选出一株非洲猪瘟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实验室研究,突破以原代骨髓巨噬细胞实现疫苗规模化生产的重大技术瓶颈,完成兽药GMP条件下的中间产品制备和检验...
正文:李成梁今年31岁,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读博士,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前首席科学家张锡炎教授的学生。前几年,在“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下,中国有关机构在柬埔寨成立了福地农业发展(柬埔寨)有限公司;李成梁现在的身份,是福地农场的基地总经理,也就是场长。福地农场就是在他手上从无到有、从垦荒到结果的。 福地农场位于距柬埔...
正文:郑学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首席顾问 郑垧靖 生前系云南省龙陵县平达乡宣传委员 郑培民 生前系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郑德荣 生前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 金玉琴(女,布依族) 安徽省黟县洪星乡红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金茂芳(女,回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黄三文也加入采收队伍中。“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真真切切感受到科技成果落地的欣慰,这也是科研工作者未来研究的动力。”黄三文回忆当时的情景。     一类新药44个,中国造创新药喜迎“丰收”。在科技重大专项新药成果中,既有为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手段的新药,也有填补我国临床空白、促使市场同类药...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表示,6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养殖盈利大幅提升,部分区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猪生产恢复出现向好迹象。 回顾2001、2004、2008、2011和2016年的“猪周期”问题,除疫病的影响外,猪价的波动更多受到散养户过多,供需平衡难以保持的影响,容易出现行...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祖力说,6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养殖盈利大幅提升,部分区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明显提高,生猪生产恢复出现向好迹象,后市预期趋于乐观。     按照生猪养殖成本与出栏价格测算,当前养殖场户出栏一头120公斤的肥猪,盈利额超过1000元,处在较高盈利区间。     一些大型生猪养殖...
正文:在主会场,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郝晓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任爱胜、县学电子商务技术研究院院长姚广辉三位专家共同组成故事“推荐人”,从各自专业领域出发,分别推荐了关于年轻村医、贫困户脱贫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故事。     (新媒体主持人徐涵力与嘉宾)    ...
正文: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产业安全团队副研究员武婕:瓜果平均批发价格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入秋以来,葡萄、苹果等秋季水果大量上市,加之西瓜、桃子等夏季时令水果市场供应量仍较大,多种水果集中供应市场。分品种来看,西瓜上市量和销售量仍然较大,价格持续下降;随着早熟嘎啦、早熟富士的大量上市,老富士的需求减弱,销量减...
首页 前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