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9076 项符合 全社会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01-320 项 (搜索用时 181 毫秒)

正文:迈向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急需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亟待让工匠精神在全社会更加深入人心。 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工匠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始终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需要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需要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走...
正文:这些“破四唯”的举措,有利于建立潜心研究和创新创造的评价制度,激励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在全社会营造潜心研究、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弘扬科学家精神 2020年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科技工作者夜以继日,为疫情防控、疫苗研发、...
正文: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设需要全社会参与,专家学者应发挥优势、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建言献策,把论文写在波澜壮阔的法治实践中,为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更多理论贡献。 前不久,中国新闻周刊评选我为“2020年度法治人物”。我想,这是对所有法律人的肯定。“法治天下”是法律人的共同追求和梦想。站在法治中国...
正文: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才能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不久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得到批复,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方面积极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首张“零关税”商品清单正式执行,以改革促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我国加入世...
正文:“预计明年全社会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0%左右,恢复至2019年的90%左右。”李小鹏说。 据介绍,2020年物流降本增效深入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成效显著,预计累计完成铁路货运增量7.8亿吨,水路货运增量5.7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约3.7亿吨。三批70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完成集...
正文:此举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平台经济发展的思考。     近年来,平台经济在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平台经济迅速崛起,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日渐增多,出现了限制竞争、价格歧视、损害消费者权益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阻碍了行业创...
正文: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振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正文:对各地非遗扶贫的先进典型进行各种宣传和深度报道,用事实和数字说话,用群众的切身感受说话,体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同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非遗扶贫的良好氛围。这些宣传活动对于深入挖掘非遗扶贫优秀实践案例、宣传推广非遗扶贫工作的典型经验、激发贫困地区的群众的文化自信、广泛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非遗扶贫工作中来,都...
正文:尽管在一些地区,已如利剑高悬,但全社会并没有意识到“黑天鹅”的逼近。     四是决策者、电力系统、新能源企业等不同主体,对这种风险性质的认识仍停留在技术层面,认为是电力系统甚至是电网的技术性问题。对于大面积、长时间天气原因造成的新的能源电力安全风险,仅靠电力系统、电网企业是不可能独立防范的。     要深刻...
正文:反食品浪费纳入法治轨道值得期待,有望进一步强化全民珍惜粮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观念,在全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2月22日,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为治理“舌尖上的浪费”建章立制。草案规定,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
正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正式开启中国特色的“精准扶贫”,在政府主导下推进资源逆向配置,城镇企业定向精准帮扶农村,全社会广泛参与、全市场协调促进,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下表统计了2013-2019年全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变化,可以看到,城乡居民收入比逐年下降,由2013年末的3.03降至2019年末的...
正文: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将近年来我国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法律规定,明确各相关主体的责任,有利于建立长效机制,发挥法律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食品浪费的标准怎么认定? 袁杰介绍,反食品浪费法草案以餐饮环节为切入点,聚焦食品消费、销售环节反浪费、促节约、严管控...
正文:2012年至2020年安排贫困地区公路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1.46万亿元,占同期全国公路建设车购税资金的61.3%,带动全社会投入超过5.13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普通国道补助标准分别由“十二五”时期平均占项目总投资的15%、30%,提高到“十三五”时期的30%、50%左右。乡镇、建制村通硬化路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
正文:立法反食品浪费,是培养全社会良好消费习惯的可靠保障。无论是面临饥饿风险,还是居安思危,许多国家都选择了立法并通过严格执法,反对食品浪费,涵养节约风气。比如,处罚食品浪费最严的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以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迅速赶到,按规定罚款,国外游客也不例外。虽然,...
正文:民法典夯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法律基础,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 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需要通过法治手段解决生态领域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于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制裁,用法律保障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生...
正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全社会智慧和基层探索积极性。“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良性互动,既可以确保基层探索的风险可控,又能够依靠强大的国家力量,迅速推广基层的成功经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学军说。 从绿色发展的“靖安模式”到筼筜湖综合治理模式,从农村人居环境物业化管理到山...
正文:目前,全党、全社会上下一条心、劲往一处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圆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必须清醒地看到,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正文:在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培育节约能源和使用绿色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 ——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大力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推进...
正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西宁得到推行,绿色发展公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更可喜的是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在全社会基本形成。 生态:在绿色本底上不断改善 “南北山1989年的森林覆盖率仅为7.2%,现在达到79%。”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指挥部绿化科副科长陶静说...
正文:目前我国已有近300座达标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农村中学科技馆也为偏远地区科普提供了有力补充,越来越多中国青少年学习科学,爱上科学。 10%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期待着,在全社会厚植科普土壤,提升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的科学素养,将释放科技创新的庞大中国动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力量。
首页 前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