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328 项符合 传承人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61-180 项 (搜索用时 148 毫秒)

正文:在黎黄陂路,2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儿,以中药材入馅的粽子、致敬医务人员的泥塑、再现战疫场景的面塑作品,吸引了很多市民驻足。 曾经受疫情影响的许多文化活动也在这个小长假重启。武汉7家城市剧场同步开放,各大文艺院团在阔别五个多月后登台演出,为观众献上视听盛宴。 武汉市民彭女士:希望她(孩子)能接触到...
正文:西安市级非遗项目雁塔棉絮画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宝兰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处展台向游客展示如何制作香囊。“驱毒辟邪是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午至、五毒出’,因此人们佩戴香囊。” 她说,我国正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人们注重祛病防疫,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间距、分餐进食等新习惯,与端午传统习俗正相呼应。 6月...
正文:在山西临汾洪洞大槐树景区,非遗传承人蒸花馍、剪窗花,向游客们展示晋南端午民俗;在兰州黄河岸边,当地组织了非遗展演,包粽子、结彩绳、做香囊,让市民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杭州,游客们走进老字号中药馆,在药师的指导下点雄黄、画王字、熏艾香,体验端午民俗;在辽宁盘锦红海滩,游客们参与制作一米多高的大粽子;在海南,端午节...
正文:在内蒙古赤峰,他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浙江杭州,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摊位,他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来到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
正文:左士良的传承人就是他的儿子左文康。“当年父亲跟着他舅舅学习龙头雕刻,后来教给了我。”左文康说,“这门手艺再传到我的两个儿子, 已经是第四代了。” 1962年,左文康跟着父亲学手艺。与木头的缘分,结于16岁,一晃近60年。阳江龙舟竞渡被终止的时候,他做些小买卖为生。1984年,阳江龙舟竞渡在群众的强烈要求和...
正文:今年66岁的吾甫尔是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恰特喀勒村农民,是当地有名的柳编传承人。每年农闲时节,他都会利用榆树枝、胡杨枝、红柳枝、杨树枝编出形状各异的柳编制品销售补贴家用。去年,他编制的柳编制品卖了2万多元。 “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我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家是柳编世家,到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
正文:一边唱着陕北民歌,一边和面做馅,还穿插讲解糜子面与黍子面怎么配比、枣泥馅和豆沙馅怎么做甜度刚好……在盒马鲜生门店,黄老汉黄馍馍非遗传承人黄国胜在直播镜头前神采飞扬。 数据显示,天猫“618”期间有13个直播间累计成交过亿元,京东快手首场直播销售额达14.2亿元。不仅如此,直播热潮还从线上走向线下,在杭州西...
正文:95后、北大研究生、文艺体育发烧友、演过话剧、剪过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为靠近的郎佳子彧,颠覆了人们对非遗传承人“年纪大”“传统”的刻板印象。 95后“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资料图片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爷爷是冰心先生在《面人郎》中提到的郎绍安。 ...
正文:首届“非遗购物节”进行了探索,通过创新整合多方资源,在全社会掀起一股非遗消费热:广大传承人纷纷玩起了直播和短视频,以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非遗技艺和产品;各电商平台设置非遗专区,非遗商品琳琅满目;各省也设立网上“非遗馆”,统一介绍传承人,集中推动传承人触电触网触屏,上线销售非遗产品。 从线下走到线上,从乡...
正文:一方面,网络电商帮助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提高传承人的经济收入,鼓励传承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遗文化,同时让年轻人看到非遗领域的就业前景,吸引他们不断加入传承队伍,壮大传承力量;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传承人能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促使其不断精进技艺,激发自身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喜的是,购买非遗...
正文:田苗打了个比方,拍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正骨疗法”的纪录片,镜头里只能看见传承人在患者伤处摸啊摸,患者惨叫连连,然后“咔嚓”一用力突然就好了;但如果配上专家解说,观众就能知道传承人究竟是如何操作的,从而了解这项非遗的神奇之处。 也许,就像郎佳子彧说的,“没有不酷的非遗项目,只有不酷的非遗传人”,也没有不酷的非遗...
正文:“非遗美食”、“非遗传承人名单”、“非遗相声大会”、“非遗文化”和“非遗手艺收徒”,是头条搜索上最热门的“非遗”相关关键词。这体现了用户对于非遗的关注集中在生活领域和其传承延续上。 从数据上看,80后是最关注非遗的人群。成都、北京、上海是最关注“申遗”的城市。此前,“著名川菜盐煎肉计划申遗”一事曾引发网友热议...
正文:合作社成立之初,作为县级非遗传承人,黄梅主动承担利用蜡染、刺绣脱贫的任务,将本村贫困户家中的妇女召集到合作社,主动向他们传授技艺,为他们下订单,让妇女们在家中做工就有收益。 绣娘黄梅在制作蜡染。岳旺 摄 “我来这里工作快一年了,每天手速快一点就能赚60元。”70岁的李从秀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虽然...
正文:月浦竹编的摊位前挤满年轻人,月浦竹编第四代传承人朱文瑞的手指在细细的竹片间翻飞。2009年从摩托车厂退休后,朱文瑞翻出自己14岁学艺时打造的制篾刀具,重新打磨,重启自己的竹编人生。与当年以实用性为主的竹编不同,如今,人们的日常用品已经不再依赖竹编,为了让这项技艺传承下去,朱文瑞不断钻研创新,他手上的竹编制品变得迷...
正文:在此间举行的非遗直播中,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永中现场示范,用新品“鲜食装”热干面烫出一碗“与大师傅现做一样的地道好味”。 走进汪玉霞的门店,师傅们用60多年的模具制作招牌绿豆糕,低糖低油符合现代口味,柜台里则有更年轻的芝士草莓、龙井茶酥等新产品。现在,在淘宝、微商城等网购平台上,也能买到汪玉霞的产品。...
正文:新华社广州6月13日电 题:将热爱进行到底——73岁的铁枝木偶戏传承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邓瑞璇、孟宜霏 疫情期间,不少人停下了工作的脚步,而73岁的陈俊龙,则在家中忙得连轴转。 陈俊龙是广东揭阳市翁洋村的一名村民。今年初,他接到马来西亚一家木偶戏团的一个大订单,定制近百件铁枝木偶。 铁枝木...
正文:在内蒙古赤峰,他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在浙江杭州,途经炒制龙井茶和出售本地特色文创产品摊位,他上前观摩,鼓励他们把传统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好……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指出,总书...
正文:在我国多地,非遗产品借力电商平台销路正在越拓越广,很多非遗传承人都亲自参与线上直播“带货”,为非遗产品打call,还有的地方专门在云平台上投放了惠民消费券,为“非遗购物节”销售成果助力。 此外,小编听说“云端”还有条非遗文化街很是热闹非凡,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40项技艺,正在等你来鉴宝!快去瞧瞧...
正文:谭智祥是家中制作夏布第五代传承人,也是浏阳夏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辉煌、黯淡、新生,谭智祥是浏阳夏布命运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浏阳夏布依托各大外贸公司大量出口海外,年销量在10万匹以上。然而好景不长,夏布制作工艺复杂、出品较慢、工钱较低,人们在农闲时更愿意去报酬高的花炮厂工作。 ...
正文:“总书记询问了《格萨(斯)尔》的传承情况,作为一名传承人,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好接班人,把《格萨(斯)尔》一代代传下去。”87岁的金巴扎木苏说。 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唐昌布鞋”传承人赖淑芳在整理摆放制作完成的布鞋鞋底(4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曦摄 习近平总书记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首页 前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