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37 项符合 乌蒙山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0 毫秒)

正文:化屋村所在的毕节市,位于乌蒙山腹地,川滇黔三省交界之处。1935年2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毕节市林口镇鸡鸣三省村,曾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 △鸡鸣三省景区 毕节,是总书记深情牵挂的地方。这里曾是全国最贫困的片区之一,1988年建立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试验区。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期间...
正文:贵州西北角、乌蒙山腹地 莽莽群山,壁立千仞 毕节,曾长期是我国贫困的“三极地区” 自然条件极差、贫困程度极深、脱贫难度极大 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曾经的茅草房。(资料图片赫章县委宣传部提供) 1988年 国务院批复建立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 一场前所未有、目光深远的反贫困...
正文:当新年的瑞雪如约而至,乌蒙山开始落笔新的一页。胜利喜悦仍在,30多年累计减贫630多万人,乌蒙山最穷腹地告别贫困。这里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反贫困试验,破解“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这里打响了撼人心魄的反贫困决战,以非常之力啃下“最硬骨头”,把奔向小康的时间折叠压缩。详情请看在毕节,看懂中国扶贫!
正文:千里之外,巍巍乌蒙山。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坪村,村支书陈加山招呼家人围坐在火炉旁,一起收听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 2020年11月,贵州省宣布包括威宁县在内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小小的海坪村,也从此“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 少数民族妇...
正文:大方县三元乡河头村,山高坡陡路难行,是乌蒙山腹地毕节脱贫的重点地区之一。李昌德是河头村出名的“执拗人”,他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拼尽全力也要让儿孙读书。     2年前的冬天,李昌德用背篓背着孙女、手牵着李思宇,迎着凝冻天气步行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被帮扶干部拍下照片发到网上。他也被人们称为“背篓爷爷”。     ...
正文: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奢旮村、二道坪村曾是贵州省深度贫困村。“满山遍野找,哪怕‘牛脚窝’(牛蹄印)里的水也不放过。”黄明举说,以前为了取水,下半夜鸡一叫,就要带上水瓢和桶上山寻水,去晚了就不一定有了。碰到小水洼就把水舀到桶里,一般要找到10多个小水洼,才能蓄满一桶水。通常是下半夜出门,中午才能回家。背回的水浑浊,还需放...
正文:脱贫攻坚|即将退休 他带着八旬母亲去支教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湾区之声 一段悠扬旋律,唱出乌蒙山深处的希望;一项职业技能,助力小县城青年在大湾区立足;一个优势产业,铺平了家家户户的小康之路……自2016年广东省东莞市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昭阳区等6个国家级贫困...
正文:2016年以来,东莞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决策部署和粤滇合作的有关安排,对乌蒙山深度贫困地区的昭通积极采取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方式对口帮扶,投资22.22亿元,选派支教、支医、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418人次。改革开放前沿的东莞和贫困落后的昭通,携手合奏了一曲山海相拥共克贫困的壮歌。 1.一...
正文: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广州市对口帮扶贵州省毕节市和黔南州打赢脱贫攻坚战,东西部协作之花绽放在乌蒙山深处! 广黔同心,携手同行点击观看《乌蒙深处有花香》 产业扶贫·来自大湾区的芳香计划 赫章县地处滇东高原及乌蒙山区,是贵州省内海拔最高的地区,被称为“贵州屋脊”。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韭菜花带,更有历史上...
正文:长征途中,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靠的是红军将士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同样,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不平坦...
正文:四川省党史专家、省委党史研究室周锐京说,人们耳熟能详的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作中,列举的5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名,其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等4个都与四川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的讲话提到,“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
正文:与85年前所遇到的艰难险阻相比,今天,我们无需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但是,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懈怠,更不能骄傲。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英雄的人民创造英雄的历史。今天中国的...
正文: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漫漫征途上,面对上百万敌军围追堵截,红军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 强渡乌江(油画)魏传义 突破层层封锁,需要超凡的勇气,更离不开非凡的智慧。课本里记述了长征途中贺龙元帅用巧妙计策率领红军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匪...
正文: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市黔西县金兰镇瓦房村哈冲苗寨,是一个“挂”在悬崖上的寨子。土地破碎,山石横生,而且是地质灾害频发点、峭壁落石不断。守着这一方水土的12户54名苗族同胞,以种植苞谷为生,世代贫苦。     “这个坡我爬够了!做梦都想搬出去!”住哈冲苗寨半辈子的李子珍,说起连攀带爬要歇三四次才走出山外时,泪眼婆娑。...
正文:在贵州六盘水市乌蒙山腹地,“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872个农村变了样。海坪村,351亩集体荒山入股旅游公司,村民吃上旅游饭,780名村民年人均分红961元。     激活市场。玉米“价补分离”,小麦、稻谷等收储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理顺市场,越来越多农民看懂了这只“看不见的手”。    ...
正文:2015年6月18日,贵州贵阳,涉及武陵山、乌蒙山、滇桂黔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     ——2016年7月20日,宁夏银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     ——2017年6月23日,山西太原,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     ——2018年2月12日,四川成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     ...
正文:这里是黔西北乌蒙山深处,毕节市赫章县一个以“海雀”命名的苗族、彝族、汉族共居村寨,海拔2300米。 “2016年,海雀村已整体脱贫,告别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当地干部介绍。 还是连峰际天,还是曾被联合国专家视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石旮旯,但滴水穿石34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海雀已然涅槃。山坡上,座...
正文:头发花白的陈江国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出游乌蒙山大草原景区的路上遇到了村里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堵车。 回忆起30多年前,陈江国感慨万千,村里还没有通水泥路,逢年过节给亲戚家送些荞面、大米都要翻山越岭,远一点的亲戚需要走上一天,有些亲戚几年才能见上一次面,“现在家家都有车,想见了马上坐车就走,大家的距离近了。” ...
正文:团结村地处乌蒙山腹地,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村里421户中有178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至今还有132户532人未脱贫。长久以来,外出务工成为这个小山村的年轻人最理想的“出路”,留在村寨里的大都是妇女、孩子和老人。 胡钧溥揣着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他发现外出务工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是团结村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在村里一年...
正文:地处乌蒙山高寒山区,转山包半年都是冬天,“从九月份到来年四五月份都是天冷风大的状态,头发结霜在这里常见。”鲁甸县新街镇镇长唐亚东介绍,当地架电线杆的工人、地里劳作的农民、走村入户的扶贫干部……他们也经常“白”了头,“冰花男孩”火了以后,他们会被开玩笑称为“冰花大叔”。     “冰花男孩”受关注后,社会各界纷纷捐...
首页 1 2 3 4 5 6 7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