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74 项符合 中国天眼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78 毫秒) |
正文:从“中国天眼”看科技自立自强 来源:新华社
2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总书记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
|
正文:2月5日,在贵州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相关情况介绍。总书记还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同总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向他们并向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拜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频连线时提到了一个广为熟知的名字,南仁东。他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南仁东等杰出科学家为榜...
|
正文:以“中国天眼”为代表的国之重器,展现了我国在科技前沿领域强大的原创突破能力,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拼搏奉献精神。在新发展阶段,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引擎”,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
|
正文:俯瞰“中国天眼”(总台央视记者杨晓东拍摄)
2月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通过视频察看“中国天眼”现场,并同总控室的科技工作者代表连线。总书记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连线当天的总控室(总台国广记者李晋拍摄)
△“中国天眼”运维团队平均年龄是3...
|
正文:位于贵州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有“中国天眼”之称。5日上午,习近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
|
正文:5日上午,习近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原创突破,以南仁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为此默默工作,无私奉献,令人感动。
习近平通...
|
正文:位于贵州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有“中国天眼”之称。5日上午,习近平亲切会见了“中国天眼”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指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观天巨目、国之重器,实现了我国在前沿科学领域的一项重...
|
正文:最近几年,我国在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以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速铁路、深海探测、中国天眼、“九章”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为代表,形成了一大批以专利为核心的高质量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提升和强化我国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当前,要充分利用好我国科技创新的良好发展...
|
正文:奋进新时代,无论是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中国天眼”开放运行,还是“奋斗者”号深潜万米、“嫦娥五号”带回月壤,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与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推动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方能激发科技创新的社会潜能,缩减从科技创新到产业运用的时间进程。
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要把科...
|
正文:“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墨子号飞向太空,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首艘国产航母下水,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5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此前...
|
正文:这是继贵州“中国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等之后的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整个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守正创新
天大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昕楠常常一笔一画地给学生改设计图,有时从下午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他说,“我也是这样被老师改过来的”。
在天大学建筑首先要能吃苦,几乎...
|
正文:燃尽一生、打开“中国天眼”的南仁东,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为保护试验平台挺身而出、壮烈牺牲的黄群、宋月才、姜开斌……这些闪亮的名字镌刻在习近平心中。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多年不遇的汛情,唤醒了无数凡人英雄。习近平称赞一线医务工作者“是光明的使者、希望的使者,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赞扬奋战在抗洪...
|
正文: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天文科普基地研学旅行近日也渐渐复苏,在天文体验馆内,来自广东、北京等地的学生,通过馆内研学导师的讲解,学习天文知识,感受国家科技的进步。通过馆内的各种天文模型,课本上较为抽象的天文知识更直观了。
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今年有啥不一样?
看了刚才的片子,是不是觉得今年孩子们的暑假...
|
正文: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启用之际,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参加研制和建设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建设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深海钻井平台、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
|
正文: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天眼”落成启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工程建设已成燎原之势,科技创新成果更是频繁涌现,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每当重大工程建设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关切。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习近平总书...
|
正文:右: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历时22年建成,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2017年9月15日,“FAST之父”南仁东去世,享年72岁。从此,天上多了一颗“星”。
左: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彭干臣使用过的指南针。它是彭干臣1926年在叶挺独立团...
|
正文: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天眼”落成启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工程建设一直牵挂于心,每当重要节点,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关切。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工程的寄语,与您一起感受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实步伐。
|
正文:“中国天眼”首次发现新快速射电暴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员朱炜玮、李菂等与合作者利用自主研发的搜寻技术,结合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对“中国天眼”500米...
|
正文:中国探索浩瀚宇宙的眼界更开阔 来源:四川在线-天府评论 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意味着项目完成了工程师和科学家之间的交接棒,意味着人类向...
|
正文:“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来源:中青在线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1月1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国家验收...
|
首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