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74 项符合 中国天眼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76 毫秒)

正文:中外领导人还观看了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模型。     在“开放中国”单元,各国领导人听取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美丽中国”单元陈列着世界文化遗产“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沙盘。各国领导人纷纷赞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在“...
正文:家住沈阳市和平区的聂旖函对天文学很感兴趣,她最喜欢“中国天眼”FAST早期数据中心实验室主任谢晓尧分享的内容,在学而思网校后台的留言里,她写下了自己的梦想:“谢爷爷,您好!我对您从事的工作充满了敬佩和好奇,我的梦想就是长大以后可以借鉴你们的成功经验,探索外太空更多的未知秘密,也许会和外星人打个招呼!” 来自江...
正文: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为国家“十一五”重大科学工程,《Science》曾四次报道FAST进展,《Nature》则把FAST落成列为2016年全球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事件。在FAST建设期间,调试团队的人员就已经作为主要核心骨干参与FAST的建设工作。在调试阶段,调试团队攻克多项前...
正文:“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来源:中青在线 本报北京1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被誉为“中国天眼”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1月11日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国家验收...
正文:接着他列举出一个个夺目的成果:“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5G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等,在他看来,中国大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为“科幻热”提供了足够的土壤。 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曾前往“中国天眼”FAST、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地采风。在他看来,...
正文:大飞机、中国天眼、深海勇士等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成果、自贸区建设以及共建“一带一路”等开放合作的重点项目都将展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馆还将提供“体验式服务”。比如,让观众模拟开飞机、潜入深海和操作天眼系统。中国馆特有的“步行街”上,人们可以体验中国老百姓常用的“刷脸支付”技术,并拍照留念为新中国点赞。 ...
正文:这是继贵州“中国天眼”、广东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等之后的又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整个国家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守正创新 天大建筑学院建筑系主任张昕楠常常一笔一画地给学生改设计图,有时从下午一直改到第二天早上。他说,“我也是这样被老师改过来的”。 在天大学建筑首先要能吃苦,几乎...
正文:从“中国天眼”(FAST)到“世界巨眼”(SKA),从人类基因组测序到泛第三极环境研究,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今非昔比。 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 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妙招”,也把惠民、利民、富民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
正文:满屏的字迹写满了他们对“中国天眼”和南仁东先生的赞美。 95后年轻记者借助特效手段实现“青春穿越”。她们明白,自己不是流量明星,但必须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点亮老资料”。本版图片提供:张勇胡果果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祖国? 用“讲好中国故事”来献礼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国青...
正文:“中国天眼”FAST,可能是今天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科学装置之一。这个落成于2016年、看上去像一口大锅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拥有了全世界最灵敏的“耳朵”。 如果将时间的指针回拨到上世纪90年代,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番景象。这里不通路、不通电,与工业文明几乎隔绝,方圆20公里,就是村民眼中的整个世界。 最早提出...
正文:论坛中“天演”的主题谐音“天眼”,“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在主旨演讲中,德国科学院院士迈克尔·克雷默讲述了如何用大数据检验爱因斯坦引力与时空理论的正确性;FAST早期数据中心实验室主任谢晓尧教授讲述了FAST如何利用天文大数据处理搜寻脉冲星。     现场的讲述非常专业,台上...
正文:连日来,“中国天眼”发起人之一、中科院FAST(天眼)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勃的朋友圈里,关于“习近平全票当选为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信息仍在不断刷屏,他的同事、学生和远在海外的学子们纷纷留言点赞,表达激动之情。 “2016年9月25日,‘中国天眼’落成启用,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勉励我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正文:“中国天眼”(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该项目,身边人评价他“20多年来只做这一件事”。斯人已逝,沉痛哀悼,我们以此文,缅怀将全部心血倾注于FAST的南先生…… 1 -THE FIRST- 起点,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 “希望在全球电波环境...
正文: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中国天眼”落成启用、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工程建设一直牵挂于心,每当重要节点,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表达关切。     央视网《联播+》特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工程的寄语,与您一起感受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实步伐。
正文:右: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历时22年建成,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2017年9月15日,“FAST之父”南仁东去世,享年72岁。从此,天上多了一颗“星”。     左: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彭干臣使用过的指南针。它是彭干臣1926年在叶挺独立团...
正文:“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因罹患肺癌、病情恶化抢救无效于15日夜间逝世,享年72岁。     国家天文台16日发布讣告称,遵其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     南仁东的名字,与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72岁的...
正文: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南仁东先生是最早在国际天文学会担任分部主席等重要职务的中国天文学家,他也是一位卓越的综合技术专家,在天文科学和天文技术方法领域造诣深厚,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及技术人才。 他是今年最年长的院士候选人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
正文:“10年之后,南老师所成之大美‘中国天眼’必将举世皆知。”“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李菂说,犹记早年与南仁东聊天时,他细细解释望远镜之美,其眼神深邃自信。 “中国天眼”坐落于贵州省,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对宇宙的深入探测,有助于人类加深对...
正文: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片来源:新华网) 以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习近平的执政思路中,“创新”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他反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
正文: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发布时间:2017-09-08 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齐健 哪个景区安检比机场还严?到“中国天眼”体验一下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记者齐健)自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以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顺利完成了前期调试并开启试观测。同时,数以万...
首页 1 2 3 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