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841-1860 项 (搜索用时 89 毫秒)

正文:西部地广人稀,保留了很多原生态的风貌,广阔的戈壁、一望无际的沙漠、奇特的丹霞地貌、辽阔的草原,以及灿烂的文化等都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吐鲁番、敦煌、青海湖、嘉峪关等旅游目的地因此备受热捧。趁着暑假带孩子前往大西北,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
正文:专家表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重要的时间段就是距今5000年前。之前考古学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发现了一些距今5000年左右具备初级文明的重要发现,唯独山东的海岱地区发现的都是距今4500年及更晚的社会分化遗迹。 “焦家遗址的发掘恰恰填补了黄河下游距今4500年到5000年时段的空白。...
正文:完善法律法规建设、提升公众文物保护意识、规范管理监督体系,让中华文明的灿烂遗产得到保护管理的同时,又能被世人传承和学习,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申遗是一个过程,而成功申请却并非终点,它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新起点,我们要以申遗成功为契机,更好地推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如此才能真正延续民族的精神血脉...
正文:更有网友感叹中华文明之辉煌灿烂,如今要加紧传承学习。 认出一个字就奖励十万!心不心动? 但是,这笔奖金并不好拿。参评者首先必须撰写《甲骨文释读成果科学论证报告》,经两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后,才能报送中国文字博物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甲骨文释读成果评选专家委员会,对所征集的研究成...
正文:这种逆境磨练出杨慎第二个神话,他致力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教化兄弟民族士绅子弟及平民,身体力行带动西南各族社会上中下层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激发对中华文明的仰慕学习动力。滇乡的“杨门七子”,都是西南兄弟民族的社会精英。杨慎第三个神话是在长达30多年的刑徒生涯——尤其晚年潜居四川南部重镇泸州岁月中,成就了学术著...
正文:荒漠化,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高悬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生命线上。 治沙,关乎一个古老民族的生存与发展。治沙与治国,在当代,历史性地走到了一起。 向土地荒漠化宣战,中国在行动! 维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中国在行动! 守卫人类的共同命运,中国在行动! 一鼓作气,向乌兰布和...
正文:的长处结合起来的国家,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巨大整合能力。张维为教授通过分析“文明型国家”的特征、制度、模式、理念,又进一步明确地摒弃“西方中心主义”,解构西方话语关于中国的主流叙述,试图建立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 在这部最新作品中,张维为教授分析了“文明型国家”的八大特征: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
正文:穿越数千年厚重历史,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能像中华文明一样,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传承与赓续中赋予中华儿女不竭动力。 历经百年苦难辉煌,没有任何一个政...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展现出独特魅力。正如德国《南德意志报》所指出的:“面对西方的文化输出,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一味照单全...
正文: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15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孔子博物馆展陈将由“孔子的时代、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智慧、孔子与中华文明、孔子与世界文明、永远的孔子”六大部分构成。其中“上行展线”集中展示孔子文化,“下行展线”则展示孔府家传文物、孔府历史。另设一个特色展厅,展陈曲阜著名的汉魏碑刻及汉画像石。 杨金泉说,孔子博物馆...
正文: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中...
正文:中国人民自古崇尚自然、热爱植物,中华文明包含着博大精深的植物文化。中国2500多年前编成的诗歌总集《诗经》记载了130多种植物,中医药学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植桑养蚕而发展起来的丝绸之路成为促进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近年来,中国在水稻育种、基因组学、进化生物学、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
正文:个人认为,一般将中华文明定性为人文伦理型,这是比较符合历史事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皆以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境界为最根本的途径和手段,修身、修心、修命,均内求诸己,崇善抑恶,涵养道本德源,充溢着“浩然之气”的道义观、正义观。尤其是流传下来的经典内容,荷载正面信息,能够转化为正面能量,其倡导的“价值观”显然以“道德价值观...
正文: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下来,一直是精华与糟粕相伴。我们的文化中,固然有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陋习,有以官为贵、上尊下卑的官本位思想,有“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的人情文化。但我们更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勤俭、坚韧,有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我们的人伦社会,小家小我之外,更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文:山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据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张健介绍,山西省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16项,保护单位168个,位列全国第三;省级403项、保护单位723个;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6人,省级815人。 据了解,山西省实施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学员食、...
正文:专家表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形成,重要的时间段就是距今5000年前。之前考古学家在中国长江中下游、辽河流域、中原地区都发现了一些距今5000年左右具备初级文明的重要发现,唯独山东的海岱地区发现的都是距今4500年及更晚的社会分化遗迹。 “焦家遗址的发掘恰恰填补了黄河下游距今4500年到5000年时段的空白。...
正文:中华文明几千年发展下来,一直是精华与糟粕相伴。我们的文化中,固然有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的陋习,有以官为贵、上尊下卑的官本位思想,有“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的人情文化。但我们更有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勤俭、坚韧,有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我们的人伦社会,小家小我之外,更有“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正文:崔玉英说,中华民族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和平是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多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上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形成了关于和平发展的一系列思想理论,为维护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权作出了...
正文:来自中、德、意、加等国的10位学者围绕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通、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吸纳与创新、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与挑战、中西文明对话与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等议题展开对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文化学院院长严隽琪在致辞中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中华文化学院将努力...
正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蕴含中华文明的独特智慧,将国际公认的外交准则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结合。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带一路”宏伟倡议,已成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和顺应各国发展愿望的全球公共产品。中...
正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分布于全国各地区各民族众多精彩绝伦的中华“非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民族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象征,更成为人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今年9月15日,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
首页 前页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