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701-1720 项 (搜索用时 92 毫秒)

正文:犹如各国合力铺筑的一条阳光大道,从中华文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正承载着世界期盼,延伸向美好未来。 心相交——互鉴共进之路 4月27日,中国与希腊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合作年在雅典启动。中希两国政府部门代表、文化和新闻界嘉宾近200人出席启动仪式。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摇篮。...
正文:他指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建设要注重特色。向海之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里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的文物都是历史,是文化。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要增强...
正文: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表达了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深厚的历史气息和文化底蕴;节日、节气是中国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厚重的文化内涵,积淀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承优秀的人文血脉。 “文创黄陵” 是该活动开展的首场大型文化创意活动。习总书记指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需要我们“追根、溯源、寻魂”,做到...
正文:有学者认为,在古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形成了四个极点,古丝绸之路为不同文明“和而不同”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和最好的实证,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昌盛昭告世人,“文明冲突”并非必然,不同文明之间完全可以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各种文明之间亦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的最大障碍。文明交流互...
正文:布利特里科夫说,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人为子孙后代的福祉所提出的构想,已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方案的认可,这是中国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 “‘一带一路’倡议走向全球,这非常令人鼓舞。随着时间推移,‘一带一路’将给世界带来积极变化...
正文:四大发明曾经创造了中华文明的古老辉煌,无论是制造业的工匠精神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都曾经取得领先世界的骄人业绩,也充分说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根植着创新的基因和奋进的品格。从落后到赶超、从仿制到引领、从低端到高端,中国制造业在短短几十年内实现的嬗变,恰恰显示出正视差距,学习先进、赶超一流的勇气和魄力,中国已经告别曾...
正文:一切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知识分子,当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并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对于大学管理者来说,要始终把知识分子作为大学发展最为宝贵的稀缺资源,求贤若渴,...
正文:而且,今天的“网络文”又是世界范围的,是中华文明复兴同世界潮流相交汇的重大契机。互联网文化和创意文化产业也已脱颖而出,网络跨文化的传播力量不可估量。 总之,我们正在信息革命中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觉醒,新空间开启新文明。在这种新文明形成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的生产力、国防力、文化力这“三力”在同互联网...
正文:今年新建成的黄帝陵标识碑格外引人注目,黄帝陵标识碑的设计,以毛泽东主席委托郭沫若题写的“黄帝陵”为标识的主要素,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概念,标识碑碑身边长2.4米,寓意24节气寒来暑往、生生不息,碑厚0.9米,总高4.5米,寓意黄帝在中华文明中的崇高地位和五湖四海对黄帝的敬仰。 ...
正文:显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部分。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随着1970年代末期以来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公布,中国在三代王朝文明之前即已出现了城市和国家,它们是探索中国...
正文:中华文明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这喜庆时刻,向全国人民致以新春的祝福,祝家乡亲人幸福美满、体健安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加上近几十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成就,给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习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更是值得世界深思。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国家,对国际事务和...
正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古老节日,它见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灿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血脉亲情,将遥远的尧舜时代与现代中国连成一脉。王安石笔下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点出了春节所内含的万象更新的意义,至今仍被人们反复吟诵;姜夔笔下的“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勾勒了一幅质朴的春节风俗画,一千年后看来仍像是对...
正文: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
正文: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这是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中国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正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契合国际社会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各国共同应对众多全球性挑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深刻把握其内涵和要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促进各国利益高度融合     习近平同志指出:“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
正文:古丝绸之路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相辉映,为“和而不同”做出生动诠释。“古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和平之路、友谊之路,输出的是和谐文明和商贸发展,加强了不同文明的沟通连接,却未给他国造成任何威胁。”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说。 “‘一带一路’传承古丝绸之路所创造的文明交流、交往...
正文:我们既要从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吸取制度精华,又要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中总结中国道路的历史探索,也要从历史上治国理政实践中总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经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建立起来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
正文:显然,中国有5000年文明史的提法,是把这些都当成了中华文明史也即“中国”诞生史的一部分。其认知脉络是,这些人类群团在相互交流、碰撞的文化互动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松散的交互作用圈,这也就奠定了后世中华文明的基础。随着1970年代末期以来一系列重要发现的公布,中国在三代王朝文明之前即已出现了城市和国家,它们是探索中国...
正文: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 数百年前,即使中国强盛到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30%的时候,也从未...
正文:该住宅以“抢救中华文明,再现断代资产”为使命,由拥有500余年历史、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山帮”国匠建造,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砖一石、一窗一瓦均秉承“香山帮”秘传古法技艺与全手工作业模式,真正还原了苏州园林的无言大美,曾被媒体誉为一座微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与园林艺术最高成就的“东方国宝”。 经...
首页 前页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