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541-1560 项 (搜索用时 89 毫秒)

正文: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中,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
正文: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中华文明起源于内陆和农耕,是内敛、防御的文明。5000多年的中华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
正文:很多人对一个古老的文明最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心存疑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都不是中华文明的产物,缘何在中国就扎了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把西方文明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成功嫁接到东方,并使中华文明焕发新生?这恐怕也是海外中共学颇引人思考的问题之一。 其实,要理解新中国70年,不妨把这70年放回到历史中。 中华民族...
正文:正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新中国70年的持续探索中,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8年的实践、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里,在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中国道路得以开辟、夯实,并不断向前延伸。循着独特轨迹前行的中国道路,既是古老历史的展开,又是全新历史的起点。 “履不...
正文:中华文明经过五千年绵延不断、愈挫愈勇,就是因为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责任,有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深沉情愫,有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绝担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正如一股浩然正气,穿越时空、充塞天地。 新时代,到处奏响着爱国、奋斗、奉献的昂扬旋律。无数乡村教师坚守三尺讲台,用...
正文: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优越性,牢...
正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情况,多次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17日下午,习近平来到黄河博物馆,走进展厅参观展览,了解黄河流域文明发展、水患治理、生态保护等的历史变迁。习近平不时驻足端详陈列的文物标本、历史文献...
正文:要坚持文化自信,从中华民族的老祖宗那里、从中华文明的思想库里面,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主张相契合的内容。要注重实践体验,拿出更大精力研究落实《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青年文化领域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共青团主导、青少年踊跃参加的文化活动品牌,打造青年文化产品生产、传播、体验、展示的“团字号”、“青...
正文:要把我国历史文化和国情教育摆在青少年教育的突出位置,让青少年更多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更多感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发愤图强的光辉历程,更多认识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道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为什么历史教育在青少年教育和国民教育中如此之重要? 首先,“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都...
正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如今,一本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在中队班排宿舍的显要位置,一册册自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知识手册》不断更新,不同国家的国情民意、风俗礼仪和民族文化,他们都能熟练讲解。 自2014年10月21日部队重组后首次亮相——护卫坦桑尼亚总统基奎特访华,短短几年时...
正文:习近平强调,110年来,国家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代代国图人为此付出了智慧和力量。在此,我向国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
正文:多年从事古籍收藏的业内人士韦力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是要他们看到传统文化的内容,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种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的一种,并不是和西方文明对立的,现在的孩子们知识体系比上几代人好多了,他们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不用告诉他们哪个好哪个不好,要让他们客观地看到这些,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才是文化...
正文: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更要团结一致、凝聚力量,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
正文: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坚实的支撑、无比丰厚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时代的血液、书写了历史的新篇。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西方传来的社会主义思潮迅速地影响了五四前后涌出的一代出类拔萃之辈,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就是古有的大同理想成为一种现成的思想基础...
正文: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
正文:宋新潮表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代表和重要标识。1961年,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一批180处国保单位。目前,我国已有4296处国保单位。 “70年来,我国的文物保护实践证明,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作为文物保护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正是有了文物保护单位制度,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才得到了有效...
正文:中华文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无比坚实的支撑、无比丰厚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时代的血液、书写了历史的新篇。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西方传来的社会主义思潮迅速地影响了五四前后涌出的一代出类拔萃之辈,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第一就是古有的大同理想成为一种现成的思想...
正文:中华文明植根于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历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格萨(斯)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不断巩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特色...
正文:习近平主席这句话,阐明了中国与亚洲、世界,中华文明与亚洲文明、世界文明之间的关系,表达了未来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态度、发展道路和发展价值,是对中国与中华文明现在之成就和未来之道路的深刻总结。 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是在悠久历史经验积淀中形成的,是在与外来文明交流互鉴基础上丰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尤其...
正文:在这数千年不绝如缕的繁衍中,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内化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形成了共同记忆,融入我们血脉之中,铸就了我们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伟大力量。学习党史国史,就是要坚定这样的历史观,维系这样的共同记忆,筑牢这样的共同体意识。     学好党史国史,增强爱党爱...
首页 前页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