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81-500 项 (搜索用时 89 毫秒)

正文:由古至今,山东从来不缺乏担当落实的智慧、努力与成果:古代的山东人,面对混乱时局,苦思解决方案,为中华文明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现代的山东人,苦干实干,为新中国的定国安邦做出重要贡献。山东从不缺乏用自己双手改变现状的自信,这是敢于担当的背景和勇于落实的品格。 省委书记刘家义在工作动员大会上提出,工作要在一线推进...
正文:从历史上看,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生存状态,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睦邻友邦”“天下大同”等理念更是世代相传。因此,“我们将坚定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中国人民对战争和动荡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
正文:既汲取了“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又立足中国国情国力,深刻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可以说,我们“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增长模式”,是对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是对文明发展的历史担当,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巨大贡献。因此,推动社会主义...
正文:在一个将以创新为标志的世界中,我认为中国有一张了不起的王牌,就是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一带一路”是一个需要创新、需要建设、需要分享的伟大计划。中国在世界发出的声音是平衡之声、多边合作之声,也自然而然是进步之声。 有些西方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心存疑虑。那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复制西方模式,而是去创造一个自己...
正文:在《国家宝藏》第二季收官盛典现场,公布特展名单后,17位馆(院)长庄严宣誓,志愿守护国家宝藏,守护历史,守护中华文明。9大国宝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华彩上演。此后,在9件国宝之外,再添一件国宝——金瓯永固杯,借用吉兆祥瑞之意,祈愿国泰民安。 据介绍,故宫箭亭广场的视觉艺术特展“九州幻方”,其设计沿用《国家...
正文: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图书馆文津书院多年来以继承传统文化、展现文化自信为己任,以宏富馆藏为依托,以社会资源为桥梁,以普及和发展传统文化为目的,古为今用...
正文: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革命圣地游人如织、民俗文化红红火火、“书香”过年渐成时尚、乡土文化温润振兴“精气神”……这个春节,过个“文化年”成为新年俗。 延安杨家岭 游客瞻仰中共七大会址。 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红色基因产生于井冈...
正文:他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画卷。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中国有着5000多年连续发展的文明史,观察历史的中国是观察当代的中国的一个重要角度。不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尤其是不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就很难全...
正文:印度商工部长兼民航部长普拉布说,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标志性文化符号,春节日益为全球民众熟知,这正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东西融通 美美与共 每逢春节,以亿为单位的“人类史诗级迁徙”让外国媒体啧啧称奇。《亚洲时报》报道,2019年春节将见证大约30亿人次出行,面部和语音识别技术、VR导航等新科技让中国...
正文:习近平指出,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我国古代一度辉煌的楼兰文明当年曾经是一块水草丰美之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都曾经水丰草茂,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文明衰落。唐代中叶以来,我国经济中心逐步向东、向南转移,很大程度上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变迁有关。 生态文明建...
正文: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下观”与“和文化”,从苦难中走过来的中国人民愿意与各国人民携手共建属于自己的家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毛泽东早在1921年就指出:“中国问题本来是世界的问题,然从事中国改造不着眼及于世界改造,则所改造必为狭义,必妨碍世界。”新中国成立初期,又提出“中国应当对...
正文:在中华文明长河中业已流淌几千年的民间传统春节,一般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廿三、廿四的灶祭开始,持续至正月十五闹元宵,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这期间举行,以示纪念与庆祝。 以农历岁首为界,岁首前有腊祭、祭灶、祭祖、除秽,大年三十要贴门神、贴对联、放鞭炮,除夕吃年夜饭、守岁,正月初一开始有亲友拜年、舞狮子、耍龙灯、赏...
正文: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
正文: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说,在近代以...
正文:我们精心打造多场特色公共教育活动,让“上至耄耋老叟,下至六岁孩童”的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与往年不同,今年国博春节档公共教育活动全部免费。 国家博物馆是全国人民的博物馆。新的一年,我们将不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继续用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为建设世界一流大馆奋勇前进。祝愿祖国...
正文: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正文:中华文明史的“黄帝时代”或“炎黄时代”,也可称为“炎黄蚩尤时代”,这是中华文明的创世时代,开启了中华文明的第一个盛世,尧舜仁治时代。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观象授时”是一个具有根本性的文明成果。观象:观测天象,研究天体运行,这就是天道认知;授时:确定耕作、养殖与收获的时节,规划时间之用,这就是地德的实践规...
正文:主张“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告诫“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和事实”,指出“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强调“要坚持正确历史观”。 以史正人、以史化风,在当下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有人说...
正文: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社会基础广泛深厚。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中所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众多传统节日,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的完美结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最深厚的源泉。 重视文化传承,就要守住传统节日...
正文:中华文明作为世界史上唯一连续未中断的历史文明,之所以能够成其广大久远,绝非偶然,背后自有其深刻道理,这就是中华文明所讲的“可久可大之道”,关联着中华民族重视历史、捍卫史观的悠久传统。从《尚书》的“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的历史忧患意识,到孔子《春秋》的“大义”、司马迁《史记》的“通古今之变”,再到北宋...
首页 前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