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461-480 项 (搜索用时 91 毫秒)

正文: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以下三方面的治国理政智慧尤其值得重视与总结。 其一,创造并长期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体系。源于先秦时期的大一统思想理念,在秦汉时期转化为政治实践,形成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治理体系。由于这一治理体系符合我国实际,得到历代有为政治家和...
正文: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中国的改革开放有意识地、有节制地融合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异同,为人类文明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起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巨大魅力,比如以开放包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天下大同、四海一家、海纳百川、求同存异等为主流的中国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今天这个以...
正文: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浴火重生,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数千载而生生不息,根植于民族文化血脉深处的家国情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
正文: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身着一身宋服,在庙会上猜灯谜、拔河、踩高跷、画糖画、滚铁环,玩得不亦乐乎。正是在这样欢乐的记忆中,传统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幼小而纯真的心灵中埋下种子,假以时日,洒之阳光、润之雨露,定能让中华文明的千年根脉,越扎越深、越扎越牢。
正文:中华文明植根于农耕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乡村有着割不断的情缘。     农业、农村、农民,习近平念兹在兹。这源于他对“老乡”始终怀着朴素且深厚的感情。     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的审议。     在河南代表团,来自河南农村的李连成代表谈到农...
正文:不可否认,新疆地区文化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但这既没有改变新疆地区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新疆地区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     新疆地区历来多种宗教并存。至16世纪初,形成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18世纪开始,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相继传入,以伊斯兰教为主、多种宗教并存的格...
正文:不可否认,新疆地区文化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但这既没有改变新疆地区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新疆地区文化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之魂,只有把中华文化作为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才能促进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新疆地区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正文:爱国爱家的那份心灵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展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 ...
正文:罗卫东认为,对于青年学生而言,把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放在一起比较,才能让他们真正拥有文化自信。 罗卫东认为,真正让学生了解到人类的各个部分,各国、各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就要让他们了解到世界是由多元文明组成,而不是由单一文明体系的构建,尤为重要的是应该让中国的学生拥有更加全球化、多元化的视野。 “我们希...
正文:近万座宫殿和六百年的中华文明,是他们守护的对象。     哨位上的荣誉与快乐     去年一年,故宫年度接待观众量首次突破1700万人次,春节期间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活动,7天接待了40万游客。珍品文物和文创产品让故宫成为人们心中的“网红”,追文创、看展览,成为一股由故宫引领的新潮流。     每天上...
正文: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这里有红军长征最后会师地将台堡 有东西部扶贫协作范例闽宁镇 有国之重器宁东煤制油项目 这里就是宁夏 甘肃 这里能听到历史的足音, 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始祖文化等 多元文化在甘肃交相辉映; 这里能看到自然的神奇, 拥有除了海洋以外几乎所有的地貌; 这里能体验到人文的情怀, 四大文...
正文:我们的历史文化,曾经使哲学家黑格尔惊讶于中国国运的持久,曾经使历史学家汤因比赞叹中华文明的一脉传承。当前,我们要更加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 不仅如此,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建立在中国自近代以来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中,尤其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
正文:中医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是打开中华文明的钥匙。并且历久弥新,还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倍加珍惜、爱护。 张伯礼谈到,《中医药法》实施一年来,出台了许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推动了中医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然而,现阶段中医药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有些政...
正文: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并从中凝结了许多的智慧,创造了迄今为止从未中断过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便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如此,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革命斗争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中华儿女创造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
正文:设计中的一切,都能从中华文明中找寻 盖娅是源于希腊的名字,寓意大地母亲孕育生发万物。一个中国风服饰品牌,却选了一个希腊名字,熊英解释说,“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村,宇宙、大地是我们共同的家,我希望实现文化的互通”。 “我的设计理念中没有冲突,我们品牌在做的就是融合,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与世界文化相融合。”熊...
正文: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南方网李建)
正文: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时代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凝聚起广泛共识。如今,“绿色发展”“生态文明...
正文: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观念,以鲜明的民族特色,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认识、解决义利矛盾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
正文:中国人对家的深深印记,是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折射。吃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看着一场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春晚,消弭了离乡的酸苦。家的窗口里透着甜。回家过年,这是13亿多中国人的共同依恋,是全球华夏儿女的共同语言。毫无疑问,无论对个人、集体,还是整个社会,家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石作用,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
正文:正是这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变革和开放精神,使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精诚团结、共同奋斗,...
首页 前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