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81-400 项 (搜索用时 91 毫秒)

正文:“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
正文:徐麟介绍,大会包括开幕式、平行分论坛、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活动这四大板块,涉及到相关的活动将达110多项,充分展示亚洲文明的多彩魅力和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示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特别是亚洲文化嘉年华,是本次大会的一个亮点,活动以亚洲“心连心共未来”为理念,将向世界呈现一场中外文明大交流、多元文...
正文: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虚一分”等等,这些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重现实、尚实干的精神,其排斥虚妄、拒绝空想,创造了数千年星光璀璨、熠熠生辉的中华文明。 当今中国进入新时代,依然面临着内外重重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国上下全面从严治党、大力整肃作风、力畅实干担当,整个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伟大祖国正以自信而冷静...
正文: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坚强支撑下,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维系不断、延绵至今;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坚强支撑下,中华民族才能经受住风雨考验,屡创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
正文:由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建设的成都历史文化地标展示系统,今年也被国家文物局选定作为“互联网中华文明”重点示范项目首度亮相数字峰会,分享了成都城市文化旅游新亮点,让公众感受到“文化旅游”的无限精彩。天府文化青少年互动教育平台等一批数字化成果也备受关注。 据了解,天府文化青少年互动教育平台全面整合了成都地区历史文化资...
正文:在7号“数字政府”馆,国家文物局的“互联网中华文明”主题展览引人注意,特展运营统计监测系统、文物虚拟合影互动等项目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文物工作者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历史文化科普工作水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展区工作人员吕玲向记者介绍,博物馆建设对很多人而言是一项较为生疏的工作,此次展览让更多观众近距离了解到文物科普工作的应用...
正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五四运动促使社会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 五四运动为新思想、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许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人们从对各种社会思潮、政治主张和政治力量的鉴别中认真思考,开始...
正文:要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融互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惟其如此,才能在大变局时代继续开拓发展新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统筹兼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统筹兼顾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铸牢中...
正文: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由此勾勒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的节点坐标和壮丽图景。针对中国往何处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
正文:如何处理好中国与世界、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关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任务。 就中国自身的发展而言,近代史上包括五四时期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同样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国的国家实力与五四当年包括1949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中华文明经过脱胎换骨的改造,已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文明。作为中国文明核...
正文:把它放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的进程中,这与中国读书人的家国情怀,以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都是有关联的。 中央团校研究员、《中国青年运动六十年》主编郑洸:过去我们研究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比如关注背景、经过、经验、教训、启示等方面。而“大历史观”为我们审视研究五四运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从五四运...
正文: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然而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逼迫下,中华民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中华文明开始走向衰落,中华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难。处在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从太平天国到戊戌变法,从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救...
正文: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不同文明只有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 文章原句: 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 出处: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
正文:文章指出,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文章指出,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
正文:海外留学的经历让单冰洁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更高,报效祖国的心情也更加浓烈。“留学的日子让我知道,‘我是中国人’这几个字有多么令人骄傲。当我毕业回国,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更是深切体会到了‘祖国母亲’这个词的意义有多重。”     “一百年前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开展,那代青年人担起了他们的时代使命。一百年后的今天,我辈...
正文:从借鉴中华文明传统生态智慧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成果、“会呼吸”的中国馆,到设计新颖独特、兼具遮阳、太阳能光伏和雨水收集等多元功能的国际馆,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技术,让自然、人文与科技实现完美融合。     中国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日益成为世界级的热现象。2000年至2017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
正文: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 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
正文:中华民族向来是勤劳的民族,勤劳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基因。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读《周易》致韦编三绝,祖逖闻鸡起舞终成一代名将……可以说,中国人民靠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持久的中华文化。如今,中国劳动者胼手胝足、开拓进取,成就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伟大业绩。5G的探索、新能源汽车的突破,移动支付的“出国”等等,在...
正文:“学习笔记”注:习主席向世界讲述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变迁中,与其他文明长期交流互鉴汇所形成的辉煌文明成果:丝绸之路、佛教、秦俑等中华文明的具体意象,让听众切实感知到中华文明——这一源远流长的文明也正是在同其他文明交融、碰撞过程中,才获得加速度的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直面世界发展大势,推...
正文: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     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     各种人类文...
首页 前页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