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920 项符合 中华文明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341-360 项 (搜索用时 88 毫秒)

正文:无论是古代的中华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还是现在的亚洲文明、非洲文明、欧洲文明、美洲文明、大洋洲文明等,都是历史长河中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积淀,都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为地把文明划分为三六九等,搞唯我独尊、文明歧视那一套,只会制造矛盾与冲突,阻碍人类社会前进的步...
正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
正文:世界2/3的人口、1000多个民族、47个国家聚集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皆发源于此。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亚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保存着最久远的文明记忆和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绘就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壮丽篇章。 文明是多彩的,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
正文:亚洲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两河文明等世界三大古文明皆发源于此。从黄河长江流域到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从印度次大陆到中南半岛,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亚洲多姿多彩的文明交相辉映,为人类保存着最久远的文明记忆和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在开放中交流、在包容中互生、在创新中发展,亚洲文明之花正在世界舞台上...
正文:中华文明就是在交流互鉴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文明,“和而不同”“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对不同文明的相处之道。以文明之交流,缔造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亚洲文明交流互鉴榜样,为世界文明发展奏响进行曲,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际会议上,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发表演讲,大力倡导文明交流互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
正文:古籍善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和道德理念,沉淀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基因,勾勒着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发展脉络。 “古籍善本·文明瑰宝”网络专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切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正文:中华文明更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从黄河、长江到印度河与恒河,再到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老而多元的亚洲文明交相辉映。 亚洲文明,自古以来便在交流对话中不断前行。数千年来,沿着丝绸之路,文明火种在广袤亚欧大陆上传播。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印度,文明传播薪火相传。阿拉伯谚语说,“学...
正文:居于东亚的中华文明,东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太平洋,西部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但中华文明始终开放包容,在数千年间与亚洲其他文明保持着沟通与交流。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亚洲正在给世界与未来擘画一幅美美与共、文明互鉴的恢弘新卷。(《亚洲文明之光》 第三集 交流互鉴。
正文: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他强调,中华民族没有对外侵略的传统。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的舰队,带去的是丝绸、茶叶和瓷器,而不是战争,沿途没有占领一寸土地。 △习近平和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谈。(央视记者荆伟拍摄) ...
正文:如果说卷帙浩繁的古籍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见证,那么其中的善本则堪称国之瑰宝。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古籍的法规制度,对古籍进行集中调拨、统一保存,并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征集散落民间的善本,初步建立了以各级各类图书馆为主体的古籍保存体系,同时着手实施《赵城金藏》《敦煌遗书》《永乐大典》及西夏...
正文:中国、中华文明如此,其他国家、其他文明同样如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日益开放的当今世界,我们应该对人类文明成果保持海纳百川的胸襟,撷百家之精华,融各方之优长,把握时代大势,着眼民族梦想,放眼世界未来,推动中华...
正文:正如有外国政要指出的,中国在国际上重信守诺,体现了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一年来,中方推动谈判的诚意和善意有目共睹。我们重信用、守承诺,这一点从来没有改变过。遗憾的是,美方一再提高要价,几番出尔反尔,痴迷于极限施压,以为可以通过这种不讲信用、蛮横霸凌的做法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这是判...
正文:“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中国一以贯之的追求。中国为推动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付出不懈努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都宣布...
正文: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绵不绝,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同中华文明注重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融合密切相关。公元前100多年,中国就开始开辟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汉代张骞于公元前138年、119年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芝麻等。从承载佛教文化艺术的白马寺在东汉洛阳落成,到唐代法...
正文: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说,明天,我们将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起点,同心同德...
正文: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
正文: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产生过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中华民族没有对外侵略的传统。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
正文: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在5000多年不间断的历史传承中兼容并蓄、创新升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坚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说,明天,我们将举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共赏多元文化之美、共谋文明交流互鉴之道。让我们以本次大会为起点,同心同德,携...
正文:中华文明绵延传承至今从未中断,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通过古丝绸之路的交流,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地中海文明以及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相继进入中国,与中华文明融合共生,实现本土化,从来没有产生过文明冲突和宗教战争。中华民族没有对外侵略的传统。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是当时世界最庞大...
正文:第一部分“美成在久日出东方”,以文物为载体,凸显各国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华文明,诠释亚洲是人类文明之源。 第二部分“美在通途行久致远”,展示中国汉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和亚洲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物,表现古代中国与亚洲各国通过丝绸之路建立的经贸文化联系,彰显亚洲文明之间...
首页 前页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