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153 项符合 东方红一号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1-20 项 (搜索用时 53 毫秒)

正文:从1970年第一颗航天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开始,我国第一艘飞船、第一颗导航卫星、第一颗月球探测器、第一个空间实验室相继涌现,50年时间成功发射了300个航天器。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体现的正是一种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初学者”心态。涵养“初学者”心态,可以说正是求知明理、干事创业所必需的素质。 中国工程院...
正文:东方红一号     实现进入太空的梦想     时光回溯到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     东方红一号卫星诞生于一个特殊时期,那时国家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国际友人惊叹:“你们在这样的条件下研制出了卫星,真的很了不起!”    ...
正文: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标注了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条件下自力更生的勇气和创造力。50年后,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标志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50年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探索形成了新型...
正文:从1970年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到今年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每一次技术攻关与突破的背后,都是孜孜不倦的潜心探索。每一次对未来生活蓝图的描摹,都在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着力量。 力度 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强 【岁末回眸】 “十三五”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量...
正文:登上这一轨道高度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一轨道比当时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高度高出约90倍。     1984年,西昌航天人在承担首次卫星发射任务时,就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这一高度上。     但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高,发射技术难度更是难以想象。     1984年4月8日...
正文:为了打破超级大国对这项技术的垄断,我国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就开始了对返回式卫星及其所需姿态控制等项目的攻关。 历经5年研制,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按计划,卫星在太空飞行3天后,将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控制返回地面并实...
正文:为了打破超级大国对这项技术的垄断,我国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时,就开始了对返回式卫星及其所需姿态控制等项目的攻关。 长征二号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历经5年研制,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将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按计划,卫星在太空...
正文:60多年来,他主持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我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 ...
正文:负责抓总研制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是我国许多航天器的诞生地,从东方红一号到北斗卫星,再到载人飞船、空间站,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后将是五院抓总研制并顺利升空的第300个航天器。为了完成如此复杂的任务,此次嫦娥五号探测器是站在此前所有航天器肩膀上的集大成者。 11月23日18时30分,离发射还有10个小时,...
正文: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之后,月球环形山的命名表上,才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16年前,当日本月球探测首席科学家听闻中国的探月计划取名为“嫦娥工程”时,不无羡慕地说,“这个名字真好,一听就是中国的,还和月球有关。” 如果月球也出版一张旅游地图的话,现在我们真的可以在上面找到“...
正文: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我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正文:就是靠着这样强有力的组织系统,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时,我们动用了全国近60%的通信线路,从试验场区到各个观察测控站,仅守卫通信线路的群众就多达60万人。正是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经济科技基础薄弱与发展尖端科技需求的矛盾。钱学森曾经深有感触地说道...
正文:“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今年4月,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这样写道。     “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今年5月,习近平给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这样勉励。     座谈会上,他提出更多殷切期许: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
正文:1968年,作为中国“航天十八勇士”中的一员,戚发轫担当重任,成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那年他才35岁。此后,他先后担任“东方红”二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和“神舟”系列飞船中前5个的总设计师。 青年是航天事业的希望。2004年,戚发轫回到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执教,培养了2...
正文:今年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50年来中国航天事业虽从零起步,却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系统建设为代表的辉煌成就。究其原因,与对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对航天精神的传承是密不可分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东方红”到“北斗系统建设”,其中凝结了中华民族...
正文:今年4月24日“中国航天日”前夕,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表达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信心。他们很快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信中说,“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
正文:“两弹元勋”、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北斗工程首任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提出“分步走”战略,先试验后建设,先国内后周边,先区域后全球。 路,终于打开了。北斗工程“三步走”发展蓝图被确定下来:第一步,先建立双星定位试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第二步,完成3种轨道10余颗卫星发射,...
正文:让中国乐曲响彻太空——“东方红一号” 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发射前卫星的总体技术方案,可以概括为“上得去、抓得住、听得见、看得见”,这十二个字不仅对卫星入轨和跟踪测量有要求,还要让地球上的人用肉眼看见卫星,地球上的收音机能听到卫星声音。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正文: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的序幕。 半个世纪后,今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中发出号召:“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
正文:原子弹、氢弹先后爆炸成功,东方红一号一飞冲天……“两弹一星”,承载着民族信心与国家尊严,刺破长期悬在新中国上空的阴云,奠定了新中国的安全基石。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面对一穷二白的困局,种种风霜磨砺从未阻断前进道路,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从危难中奋起、于困顿中重生,在寻找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
首页 1 2 3 4 5 6 7 8 下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