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有 5099 项符合 丈夫 的查询结果, 以下是第 2641-2660 项 (搜索用时 62 毫秒)

正文:53岁的李有花15年前丈夫去世,赡养老人、照顾孩子,所有的担子都压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2个大学生一年1万多元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偶尔打零工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015年,城北村、扶贫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将她纳入建档立卡户,积极协调为她争取了生态管护员的工作,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家里的危房...
正文:作为丈夫,他不顾家,妻子动手术也没能陪护;作为父亲,他拒绝帮儿子找份工作……这就是毕世祥,在雪域高原工作30多年,被群众称为“马背上的干部”。 毕世祥,藏族,1982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工作,198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四川省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3年12月16日,下...
正文:年轻时外嫁,无奈家中哥哥瘫痪在床,70多岁的母亲无人照料,丈夫又在外打工,龙星美索性带着孩子回娘家挑起生活重担,也因此成了翁草村的深度贫困户。 白茶苗上山,龙星美一家迎来转机。山上的田全部流转给茶叶合作社,一年收入3600元;母亲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在合作社做点零工,一年下来也有8000多元。“家里几亩茶园...
正文:马阿西果是达板镇达板村的贫困户,过去守在家里照顾孩子,一家四口全靠丈夫打零工,日子过得紧巴巴。在东乡县,类似的情况不少,贫困劳动力脱不开身,脱贫难度大、速度慢。 “扶贫车间就业门槛低,建在家门口,上班不误照顾家。”帮扶干部多次上门开导,马阿西果动了心,决定到邻近的达板镇凤凰山联合扶贫车间“试试看”。 ...
正文:从阿克陶县恰尔隆乡喀依孜村搬迁到丝路佳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布帕太木·穆兰,丈夫因病丧失劳动能力,全家人的生计都落在她的肩上。现在,他们一家住上了新楼房,布帕太木·穆兰还进入去年9月在这里建成投产的新疆中印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当上了产业工人,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美满。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克州坚持州县抓落...
正文:她心怀大爱、关心同事,却无法照顾在工作期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的医生丈夫。2月25日,她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 潘纯 男,1982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新冠肺炎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第一时间驰援湖北,坚守金银潭医院ICU岗位,通...
正文:彭阿姨的事情鼓舞了我们,但她的丈夫郝叔叔却很担心。然而三天后,受到鼓舞的郝叔叔开始帮助云阿姨。他正式成为这个家庭的第一个志愿者。他接送患者去医院,运送食物和水,竭尽所能地提供帮助。几天后,云阿姨的父亲也加入战“疫”。他挨家挨户地帮忙检查市民的体温,确保感染的患者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家人们做的远不止这些。亲戚们...
正文:期间经历母亲和丈夫离世的家庭变故,她强忍悲痛矢志扶贫,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闺女”。她说:“就为咱村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有多大劲儿,我都使出来。”     从医10余年,双腿重度残疾的方富光,戴着假肢为当地村民开展诊疗,行程2万多公里,骑坏3辆摩托车,“跑断”2双假肢,被村民亲切地称赞为大山里的...
正文:农路边上的潘庄组,53岁的杨步梅和丈夫张雷经营着120亩家庭农场。3年前接下农场时,夫妇俩接受了村里的建议,走特色种植养殖的经营思路,种葡萄、草莓、西瓜,养龙虾、螃蟹、鸡、鹅。种植养殖与农业休闲旅游结合,大大提高了土地收益。去年,杨步梅家净收入20多万元,雇的几位工人也都是村里人,每人一年能拿到4万多元工资。除此...
正文:为了照顾腿脚不便的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景亚林一度被“束”在了家中,丈夫在外开货车的收入成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如今,她每周三天到爱心理发屋上班,为电话预约的村民们理发,得空还背上理发工具上门服务,给心存顾虑的老人讲解优惠政策。 “上岗”半月有余,景亚林已为近30个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了理发服务。“每月有了500...
正文:许冀知道,此时,陈阿香正带着不满一岁的孩子和丈夫在北京过年。路途千里又封城封路,返岗谈何容易。然而许冀不知道,陈阿香已于大年初一凌晨坐上了从北京南下的火车。 由于武汉已关闭火车站,陈阿香只好在临近湖北的河南省新县下车。大年初一上午,她在新县包车,赶赴与蕲春县交界的安徽省太湖县弥陀镇。借宿一晚后,当地的朋友...
正文:丈夫袁勇劝她:“把感冒治好了再去吧!” “年底事多,不能耽误。我争取春节早点回来,咱们好好过个年。”祁爱群说。 然而,这一别竟成永诀。 2003年12月12日,祁爱群因过度疲劳引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她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祁爱群简单的遗体告别仪式上,班戈县干部职工和群众用洁白的哈达围绕着她的遗...
正文:今年46岁的孙想格,之前是箕山村的贫困户,因自幼残疾,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家照看孩子,养家的重担全都落在了丈夫一人身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孙想格被介绍到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有了这份工资,家里的日子好过多了。”孙想格高兴地说。2018年年底,她通过自己的双手彻底摆脱了贫困。 近年来,鄄城依托企业外协...
正文: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腊月二十八,陈念就把5岁的孩子送到父母家里,和在铁路上参与防疫物资运输调度的丈夫一起,奋战在抗疫的一线,至今没有休息过一天。“那时候每天工作肯定在12个小时以上,一大早出门,晚上十点多了还在开会。根本没有星期几的概念,只知道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天都有新的挑战。” 过去的两个多月的时间,...
正文:这个问题,徐荣也问过自己,身后是日渐年迈的父母和新婚丈夫,以及他们担心的眼神。“可一旦忙起来就什么都顾不上了,也就不知道害怕了,只想着做快一点,做好一点”。 正是在这样的战场上,徐荣第一次体会到了“使命感”这几个字沉甸甸的分量。 对徐荣而言,自己能在一线心无旁骛地工作,离不开家人的支持。除夕,和父母一起吃...
正文:她的丈夫是边防军人,今年是婚后丈夫第二次回家过年,夫妇俩原本打算带两个女儿出去旅游,但现在计划却被迫取消。“这是医生的战斗,如果不去前线,我一定会后悔。”虽然很不舍,但昂格丽玛下定了决心。启程前,她把孩子托付给父母,自己剪短了头发,毅然奔赴湖北。 经过前期准备,昂格丽玛随队进驻荆门京山市人民医院。2月1日,...
正文:丈夫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安慰杜希霞:“你回去工作吧,家里由我来照应。”婆婆问她:“必须得回去吗?孩子还这么小……” 看着婆婆心疼的眼神,望着10个月大的双胞胎女儿,杜希霞也动摇了,心里问自己:今天必须得回去吗?她算了算时间,从烟台到临沂开车得五六个小时,要是明天出发,中午之后才能到单位,会耽误一上午的时间。...
正文:不久前,云南巍山县庙街镇贫困户左红巧和丈夫第一次坐飞机出省务工,一起同行的共有150多名务工人员。“飞机票钱不用我们拿,上下飞机都接送。”左红巧和丈夫已上班1个多月。截至4月13日,云南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89.81万人。 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双山村扶贫车间,几名妇女在编织汽车坐垫(4月8日摄)...
正文:此外,无论优先安排小留学生乘机回国,还是帮助山东援鄂医疗队员张静静的丈夫乘包机回国……这些特殊安排,尤让人动容。 祖国不是抽象的名词,也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在这个大家庭中,暖流奔涌,特别是家人遇到难题时更能感受到温情。海外留学生学纷纷表示,驻外使领馆“始终在我们身后”“收到来自祖国母亲沉甸甸的爱...
正文:妻子周云坦言,自己一开始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丈夫要冒着那么大的风险坚持工作,直到她听了李顺讲的一个故事。 拍完照片,李顺又抓紧时间赶回去送货。这些日子穿梭在大街小巷,眼看着生活气息一天天回归,虽然很忙但李顺感觉很开心。
首页 前页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下页 尾页